中国经济型酒店近年来的超速发展有目共睹,根据商务部与中国饭店协会联合发布的《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2006年底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品牌已达100家,已开业店数超过1000家,与2005年相比市场高速增长,品牌数及市场供应量均翻了一番。而进入2007年后,经济型酒店在“投资是否过热”的争论中,开店数和房间供应数持续快速增长,分别较2006年增加了569家店和6.5万个房间。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在规模上相当于全国星级酒店市场供应量的10%左右,而美国饭店业中经济型酒店占全美饭店市场的70%以上。我们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机遇。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各大品牌快速扩张分店数量,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出租率已从2005年的平均89%跌至2006年的平均82.4%,下滑了近7%。与此同时,平均客房价格则从2005年的328元降到了209元。2005年以前,单店的年回报率平均在30%以上,如家等品牌连锁店的回报率可达到50%。然而现在已下降到20%~30%左右。经济型酒店业的暴利时代即将结束。参考美国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型酒店的出租率,以及国内旅游发展速度,我们预计未来3年内,品牌经济型酒店的出租率仍会维持在70%左右的高位。
所处阶段判断
我们判断中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已经进入了整合发展期。主要表现有五:
其一,经济型酒店各个品牌的非平衡发展已经鲜明地显现了出来。一方面是前十强的格局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前三强不仅地位巩固,而且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发展态势。
其二,资本市场看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前景。资本的强势介入成为中国各经济型酒店品牌下一步投资和重组的基础和催化剂。
其三,品牌集团正在越来越加重连锁经营中的特许加盟比重。可预见有影响力的经济型酒店品牌的接待能力将快速膨胀。
其四,大存量的社会旅馆和招待所作为原政府附属单位,与政府机构脱钩是改革的既定方向,有些甚至列入部分省市的工作日程。2007年5月30日,北京市旅游局接管了3981家社会旅馆,进行改造以符合奥运要求。改造的明确指导思想就是鼓励这些中小规模的社会旅馆加入经济型酒店管理集团,实现品牌化、集团化。可预见,这类住宿单位的改造为经济型酒店品牌大量扩展连锁店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五,北京解决奥运会召开期间酒店达标的思路,为全国经济型酒店的新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强势品牌将整合市场
受经济型酒店高出租率和高回报率的利益驱动,行业内近来出现了很多炒作概念、鱼龙混杂的低质量经营的饭店,行业内部良莠不齐。目前,中国饭店协会正在起草《经济型饭店经营规范》国家行业标准,计划在2007年内正式出台。中国饭店协会预计,行业标准正式出台后,目前市场上的经济型饭店中仅有三分之一能够达到要求,三分之一经过适当改进后能达到标准,另有三分之一可能需要全面整改。
我们认为,行业规范的出台将更有利于实力品牌整合市场。其市场机遇来源于:中国目前大量的个体经营者为实力品牌发展连锁店、进行品牌扩张提供了空间;资本市场青睐中国连锁酒店行业,为实力品牌的整合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辐射
由于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而经济型饭店86%的物业都是租赁性质,因此大城市租金上涨给经济型饭店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压力。而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西南地区,经济型酒店的平均房价却呈下降趋势。而二三线城市,房价压力相对较小,且全民旅游的兴起使得西部诸多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型客房需求大增,以成都、长沙、武汉、西安、桂林等地为代表的区域,其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快速。
锦江之星计划未来五年内在西南地区开设30~40家经济型酒店,其中仅在成都市就计划开设10至15家。以湖南地区为例,如家就计划在2007年内在湖南开20家店。截至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莫泰168、七天、美兴、七斗星等经济型连锁品牌已纷纷抢占长沙地盘。国际经济型酒店品牌宜必思也即将登陆长沙。2006年,中国饭店业集团20强、全球300强的湖南本土强势品牌——“华天”也高调宣布进军经济型酒店,预计要在2010年发展200家。
我们认为,各大品牌抢滩二、三线城市的步伐加快,经济型酒店扩张迅速向二三线城市辐射。(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