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下一个中国船舶?江南重工静待资本大戏

    2007-10-14 11:47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辉
       江南重工(600072)的董秘陈慧最近很烦恼。因为一则更名公告激发的注资想象正在市场中蔓延——在人们眼中,同为中船集团属下的江南重工俨然成了中国船舶(600150)第二,在资本市场上风头正劲,一个月内上演了连续涨停到连续跌停,刚止跌又连续涨停的妖股走势。

      “中船集团注资最快有望在明年实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10月15日,江南重工正式更名为“中船股份”。市场预期中船集团对其定位已经相当明确,即旗下船舶配件业的资产整合平台,而在明年搬入长兴岛基地之后,公司则具备了成为国内最大的船舶配件基地的条件。

      中船配件资产整合平台

      9月13日,江南重工公告表示,公司将更名为“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一石激起千层浪,市场对江南重工将被打造成为中船集团旗下船配资产整合平台的预期更加强烈。在经历了连续6个涨停板之后停牌,澄清公告之后复牌,江南重工一度出现连续3个跌停板,但是随后,在10月9日的更名公告刺激下,该股雄风再起,再度拉起数个涨停板,股价重新回到50元之上。

      陈慧对记者解释,把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名变更为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其直接动因是顺应企业发展船配产品战略的需要,从提高公司在中船集团内部包括整个造船业的知名度角度提出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和中船集团的关系,提高行业内的认同度,争取在今后的船配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但是在市场看来,这一更名动作显得意味深远。光大证券研究员邱世梁指出,这一改名不仅意味着江南重工将着力发展船配业务,同时也很明确地发出信号,江南重工将成为中船集团旗下船配资产整合的平台,更名只是第一步。

      天相投资的施海仙认为,目前中船集团对旗下上市公司的定位已经开始清晰:中国船舶将成为集团10万吨以上级民船生产基地,从而成为中船集团造船的最主要力量;广船国际(600685)则有望成为集团10万吨以下级灵便型液货船的生产基地,与中国船舶分享集团造船资产;而旗下另一上市公司江南重工则将成为集团未来的配件生产基地,成为船配资产整合平台。

      中船集团副总经理聂成根亦指出,为了构造中船集团资本运作平台,必须通过兼并重组,实施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对所属企业实施“合并同类项”的兼并重组与改制,从而把造船、修船、船舶配套等向专业化公司方向理顺。

      陈慧对记者坦言,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战略目标和定位是相当清晰的,就是要做大做强,争取成为国内最大的船舶配件生产基地。

      “市场上各种说法很多,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最终要取决于集团的想法,我们只能去努力。”陈慧说。事实上,从实际动作看,公司不论是改名也好,还是搬迁到长兴岛,都是服从于、服务于这一战略目标的。陈慧也表示,公司正在努力向上述目标发展,但是能否成为中船集团旗下船配业务的整合平台,并不好说。

      有想法无计划

      对于船配业务刚起步的江南重工而言,要依靠自身力量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最大的船配企业显然并不现实。只有借助其背后依靠的中船集团,才可能尽快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据了解,中船集团旗下制造船配产品的主辅机厂数量众多,如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南京绿洲机器厂、九江船用机械厂、华南船舶机械厂、江西朝阳机械厂等等,其中有些公司规模并不在江南重工之下,比如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船配公司,规模远在江南重工之上。

      一位接近中船集团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集团方面确实有想法做强江南重工,但是鉴于目前的市场形势和仍需梳理旗下资产,处于有想法但无详细计划阶段。

      大多数市场人士判断,尽管长期来看,中船集团资产注入预期明确,但是就时间而言,则至少要等到明年才有可能实行。东方证券研究员周凤武表示,目前江南重工正处于搬迁时期,这项工作至少要持续到今年底,而在此之前,公司应该没有太多的精力来进行资产注入。

      邱世梁则认为,目前中船集团的重心在中国船舶,虽然明确了未来的资产注入情况,但是相关工作仍需时间。因此在这部分资产梳理清楚之前,也应该不会对江南重工有大的动作。

      对于中船整合旗下船配资产,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同为中国两大造船集团之一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正在对旗下船配业务资产进行整合,准备明年A股上市。尽管在国际上的合作多于竞争,但是就船配产业在国内而言,仍具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一因素将可能影响到中船集团整合旗下船配业务的速度”,国泰君安的张锦灿指出。

      陈慧也承认,之所以会变更公司名称,背后考虑的因素之一就是要借助中船集团的名号,打响江南重工的名头,提高业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股价太高 无意私有化

      此前,市场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江南重工可能从目前的孙公司身份跃升为子公司,由中船集团直接控股,并进而实现被私有化,以方便中船集团的整体上市。陈慧对这种说法矢口否认:“所谓的私有化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听说集团方面有此打算,而且目前股价那么高,更不可能了”。

      长期关注江南重工的国泰君安研究员张锦灿指出,客观上讲,如果把江南重工变身为子公司,确实对于中船集团以后操作是方便多了。但是从私有化的角度考虑,中船集团则未必就有这种动力。“中船集团在中国船舶占绝对控股地位,在江南重工的持股数量只有40%,处于相对控股位置,私有化的成本太高,对于中船集团来说并不划算”。

      不过,随着江南重工船配业务的扩大,其服务对象将从江南造船集团进一步扩大到整个中船集团,这一部分的关联交易将在长时间内不可避免。“从解决关联交易的角度考虑,并非没有私有化的可能,但即使有也只是备选方案,目前谈论此事还明显过早”,邱世梁判断。

      “目前价格太高,即使中船集团把旗下船配资产都注入江南重工,恐怕也难以承受这么高的价格”,施海仙对记者表示。公司去年每股收益仅有3分钱,今年在投资收益丰厚的情况下,预期也不过3毛钱左右,即使其他船配资产注入进来,业绩也不可能增厚到能够支撑目前股价的地步。

      尽管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船配产业的价格长期向好,但是目前这种趋势并不明显,从毛利率上看,相比较造船业务的20%以上,船配产品的毛利仅有10%不到。“这种情况下,即使把中船集团旗下船配资产都注入上市公司,也并不能指望公司的基本面会像中国船舶那样”,业内人士指出。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58,612, 栏目计数: 6,141,995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