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2-09-07)
  •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 计划筹资100亿美元 (2019-06-27)
  • 国际金价强势反弹创近14个月新高 一季度全球央行对黄金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9-06-12)
  • 世界黄金协会:各国央行购金成推升全球黄金需求重要因素 (2019-06-10)
  • 央行组合拳三连击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18-08-29)
  • 人民币回调幅度有点大 外资一直在抄底人民币资产 (2018-07-20)
  • 多只分级B两日零成交 基金严防分级B“蝴蝶效应” (2017-05-04)
  • 央行继续锁长放短:755亿央票续发+110亿逆回购 (2013-08-14)
  •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 (2013-06-18)
  • 各类机构加快布局前海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 (2013-01-18)
  • 美银宣布再减持建行104亿股 (2011-11-15)
  • 可转债配置时机显现 (2011-09-09)
  • 央行多手段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 (2011-09-07)
  • 史玉柱扫货民生银行H股 半月8次买入3816万股 (2011-09-0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明星基金经理“奔私”现象调查

    2007-10-10 07:39


     


      据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统计,截至今年9月21日,我国基金资产总值达到30228亿元。而在年初,这一数字刚刚超过1万亿元。

      不过,对于基民而言,另一组与“明星基金经理”出走有关的数字却更加触目惊心。

      截至2007年6月底,共有2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54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60只基金。

      肖华、江晖、王贵文、吕俊、李学文……当公募基金规模从年初的1万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的时候,这些曾经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却只将背影留给了我们,奔向充满更多诱惑和挑战的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成潮流

      9月27日,国庆长假前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华夏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王志华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

      至此,9月份,基金经理变更的人数超过了15人。算上此前七八两月,10月前,有近百名公募基金经理抽身而去。而有统计显示,2006年内共有130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只属于原有基金经理离职,占基金总数的33.88%。

      基金业在经历了大规模赎回、“老鼠仓”丑闻在内的种种考验之后,愈演愈烈的公募基金经理“跳槽”热潮,又成为横在年轻的中国基金业面前的一道坎儿。更为主要的是,这些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很多都选择了同一个战场:私募。

      9月15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投资总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和内需增长贰号的基金经理李学文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李学文不再担任内需增长基金和内需增长贰号基金经理职务。

      至此,李学文成为继肖华、江晖、闵昱、王贵文和吕俊之后又一位离开公募基金业的知名基金经理。

      2006年,原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经理肖华、长盛投资总监闵昱、建信基金研究总监蒋彤等离开公募加入私募行业。今年8月,原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的基金经理吕俊也宣告辞职。李学文的离开再次引发了基金业界的“八级地震”,并将公募基金的人才流失问题推向高峰。

      这些在高档写字楼上班,手拿百万年薪,足以称为金领的基金经理们为何选择了离开?

        公私性价比差距导致跳槽频繁

      分析人士指出,如此大量的基金经理离职,固然有他们自身的缘由,但根源还在于公募基金在基金经理制度上存在的多重问题。

      “如果换做是你,一年内产生60亿元的价值,你本人只得到几十万元的年薪,你会如何选择去留?”面对公募基金经理的“奔私”,众多业内人士都表示,难以分享基金净值的高增长收益是促使他们离去的主要原因。资深业内人士贾春宝认为,私募每年20%到30%的业绩收益提成显然让公募基金经理微薄的年薪“相形见绌”。这导致了某些基金经理对“固定”年薪的不满足,甚至铤而走险建起老鼠仓。

      据悉,目前,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由基本工资与奖金两部分组成。一般而言,只有业绩总排名前25%的基金经理才能拿到奖金。中小基金公司为优秀基金经理提供的收入一般不过百万,即使是大型公司也在200万至300万元左右。“对私募基金20%的业绩提成而言,这样的收入水平基本没有竞争力。”某基金经理坦言。

      “当前国内市场正在经历千载难逢的大牛市。如果相信牛市还没有结束,现在离开公募基金也不晚,毕竟在私募干一年就可能赚到一辈子的钱。从国际上来看,公募基金也没有业绩提成的先例。所以大牛市来临时,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出去单干,或是跳槽到私募基金是很正常的。”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亦心存去意。

      “正是因为股权激励机制的缺乏,导致公募基金行业中一些最有号召力的个人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向私募基金流失。”瑞士银行董事总经理张宁分析道。

      除了“收入因素”外,“压力与收入不成比例”、“公募基金考核太急功近利”以及“管理层对于公募基金经理个人投资的限制过于严格”也是导致公募基金经理选择离开的因素。

      “公募基金的频繁排名会导致互相攀比。如果你是第五名,就盯着第三、第四名。它们大举买什么,也一定要跟着买,生怕自己的业绩比别人输了几个百分点。而对于短期涨得比较慢的一些长线品种,则面临很大压力。”某基金经理称。

      而“管理层对公募基金经理个人投资的严格限制”也成为公募基金投资人士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证监会目前要求,基金经理作为公募基金的投资决策人,不仅需上报直系三代的身份证号码,连弟妹弟媳等这些非直系亲属的身份证号码都要上报。

      基金公司开始淡化个人“明星”

      “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离开,我们固然感到惋惜,但也已经有了相应的准备,毕竟,基金公司打的还是团队战。过去我们公司旗下也有其他基金经历过变更基金经理的过程,事后都证明,变更基金经理之后基金绩效仍能维持佳绩。我们从过去累积经验,但终究是要向前走,向前看。”在吕俊离开后,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在写给投资者的公开信中这样表示。

      目前,为了强化基金团队的作用,很多公募基金在逐渐淡化明星基金经理的概念。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规避基金经理人跳槽对公司业务的冲击,对基金经理投资权限做出限制。另有一些基金公司则由投资决策委员会确定个股投资基准,基金经理只有调整一定比例的个股投资权限。业内人士指出,种种措施之后,基金经理频繁跳槽对基金运作的影响有望逐渐减小。

      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基金的业绩表现与市场大势的表现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基金产品合同的限制,比如对投资股票的比例、投资风格的限制等;此外,基金业绩还受到基金交易成本的影响。由此看来,基金经理的操作能力只是影响基金业绩的众多因素之一。

         公募基金拟实施高管激励

      愈演愈烈的基金经理离职潮令年轻而又高度依赖人力资本的基金业感受切肤之痛,也引起监管层的格外关注。

      今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在公开讲话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基金公司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安排”。

      证监会基金部主任李正强日前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采访时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对基金的监管。同时,为推动基金业的发展,证监会正在考虑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方面的事情。李正强表示,目前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股权结构组织形式非常单一,为推动基金业的发展,证监会正考虑在股权政策方面做出部分调整,比如让基金从业人员、公司员工直接持有公司股权,通过这种创新和安排,让基金公司建立一种长期激励、风险共担的机制。

      而在具体办法出台前,基金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应对了。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多家基金公司纷纷采取措施留住高管。部分基金公司开始改善基金经理激励制度,研究如何将基金经理报酬与业绩挂钩,一些人心惶动的基金公司紧急采取双基金经理制。

      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创新型基金“大成优选”,在公募基金领域首次引入针对基金公司的业绩报酬与计提风险准备金制度。基金公司每年可提取一次业绩报酬。基金经理个人可以获得的激励也包含在这10%里面。

      华宝兴业基金公司也在国内基金行业首先推出了面向基金经理的基金份额激励计划。该计划是今年6月14日证监会发布通知放开基金从业人员投资开放式基金后,基金公司推出的首份内部人持有基金份额的激励计划,华宝兴业也因此成为启动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共同投资持有本公司旗下开放式基金这一激励机制的首家基金公司。

      “奔私”负面效应难以避免

      频繁的基金经理换人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基金净值的变化。如去年排名第一的某基金,在基金经理更迭后,今年成绩直落千丈。

      虽然基金公司都号称对旗下基金是团队管理,基金表现与单个基金经理的能力关系不大,但不少投资者还是冲着基金经理的个人魅力买基金的,这在开放式基金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记者了解到,一些业绩一贯表现较好的基金经理都有较好的形象,不管基金公司愿意与否,他们在投资者心中已经树立起明星基金经理的形象。因此,一旦基金经理变动,投资者难免要做出防守性的选择。

      有个别基金公司高层坦言,设计某一基金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要配合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如果基金经理中途变动,基金经理的风格可能也会有所改变,而有些投资者可能就习惯前基金经理的风格,而不认可新任基金经理的风格。另外,一些投资者对太年轻的基金经理也容易产生不信任感,担心他们阅历不够,对市场认识不足。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变动很可能导致基金规模发生较大波动。而规模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基金的表现。

      专家称,投资者不能把基金经理与基金业绩简单地画等号,国外研究表明,基金经理对其业绩的贡献仅仅占10%至15%。

      所以,面对当下基金经理的频繁跳槽,基民大可不必大惊小怪甚至恐慌性地赎回自己持有的基金。投资者在做出决策前,需要认真分析这只基金的投资风格是否发生了变化,如这只基金是稳健型的,投资者可以观察分析这只基金在基金经理离职前后一段时间内基金的风险收益变化情况,投资风格是否发生了变化,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

      再如,两位或者两位以上基金经理管理一只基金,老基金经理辞职,新的基金经理也有可能反而比前任投资水平更高。总之,基金经理离职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基金投资者应该有相应的理智分析,而不是盲目地赎回。

         明星新门户尚难匹敌老东家

      由于在公募基金积累了不小的名望,投身私募后,这些人发行的产品如公募一般抢手。

      “我看好这些人掌管的产品,他们熟悉主流的投资研究方式,紧跟市场,又有深厚的人脉关系”,有投资者说,如由明星基金经理肖华管理的深国投尚诚证券投资今年年初发行的尚诚证券信托资金受到追捧,两周内达到了预计的2亿元发行规模。自3月28日成立至7月20日净值增长31.87%。引人瞩目的还有曾任工银瑞信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的江晖,他离职仅仅两个月后便与深国投联合发行了自己公司的新产品——“深国投·星石1期和2期”。据了解,两周内总共400份合同已经认购完毕。星石的工作人员表示:江晖经理是最好的招牌。由于前两期产品比较受追捧,许多投资者没有买到,所以在今年8月份又追加了第3期产品。随着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加盟私募业,这些私募产品的业绩表现让人期待。有人认为,价值投资是一场真正的长跑较量,谁能笑到最后还有待市场检验。

      不过,这一成绩似乎还不能与公募基金叫板。截至9月28日收盘,在全部214只开放式基金中,有89只的净值增长率超过100%,其中排名第一的华夏大盘精选,回报率超过200%。而现有的16只指数基金中,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48.57%。平衡型混合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1.64%,偏债型的混合基金平均增长率为81.44%,债券基金平均19.04%。

      不过,对于数字上的差距,业内人士并不以为然。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发行方式、收益模式和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私募与公募的净值不可直接比较。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公布的基金净值即为投资取得的收益,而在信托型私募基金中,公布的单位净值是已经计提了浮动信托报酬和特定信托计划利益后的净值,信托单位净值=(信托计划资产总值-固定信托报酬-保管费-投资顾问管理费-浮动信托报酬-特定信托计划利益)/信托单位总份数。因此,私募基金实际操作的净值增长率要远高于公布的净值增长。 (刘杰 崔吕萍/北京商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517,292, 栏目计数: 2,354,667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