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江南重工改名凸显中船集团大整合思路

    2007-09-16 21:45


      

      就在市场猜测中国最大的船舶制造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如何进一步资产运作时,江南重工(600072)的公告似乎给出一种可能性。据公告,江南重工拟改名为“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将核心产品转为船配产品。由此,中船集团进一步整合集团资源思路浮出水面。业内分析人士预测,中船集团将在打造一艘造船资本“航母”———中国船舶(600150)的同时,再打造一艘船配资本“战列舰”。   

      核心产品定位明确

      前天,江南重工近几个交易日连续拉升的谜底终于揭开。公告披露:“为了顺应公司发展船舶配件产品的战略目标,加快公司船配产品的发展步伐,拟将公司中文名称‘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公告还指出,中船集团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国内主要的船舶制造企业,随着公司逐步发展船配产品的战略推进,公司的关联交易对象将从原来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扩大到整个中船集团,船配产品的规模也将随着公司搬迁建设逐步放大,并将成为公司持续稳定的产品之一,这部分关联交易将是长期持续的。

      “个人认为,这意味着江南重工并入中国船舶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中信建投高级分析师高晓春分析说,公告中提到,江南重工未来核心产品将转向船配领域。由此看来,中船集团很有可能将与船配相关资产注入到未来的“中船江南”。

       有意再造“资本战舰”

      今年7月底,原沪东重机改名为“中国船舶”正式亮相中国证券市场以来,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核心民品主业重组上市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构建了中船集团公司核心民品业务的资本运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中国船舶副董事长、总经理聂成根撰文分析“中船集团公司构建资本运作平台”时指出,仅依靠企业自身作大做强时间较长,而借助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是一个有效途径。

      他表示,一个能吸引资本市场眼球的上市公司必须具备,“主业清晰”、“业绩优良”、“成长性强”,以及“杜绝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并规范运作”四大特征。

      据透露,早在准备整体上市之前,中船集团便对所属工业企业进行了梳理调整,不但明确了所属企业各自发展方向,同时对集团公司已有的3家上市公司(沪东重机、江南重工、广船国际)进行了前瞻性规划和定位。

      “基本上是按照市场预期的方向发展。”高晓春向记者表示,船舶生产的产业链一般为“造船、修船、配套产品”,中船集团按此思路整合顺理成章。

      实际上,早在今年上半年,江南重工在发布的2006年年报中就曾提出,“2007年,公司将大力拓展船舶配套业务,同时把握搬迁长兴岛的机遇,最终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船舶配套基地。”

      记者注意到,早在准备构建“中国船舶”资本平台,化解“同业竞争”时,中船集团在船用配套方面就已经有所动作。据了解,中船集团通过对沪东重机与其子公司之间的整合以及引进外资建设港基地,使低速柴油机的竞争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中船集团将镇江柴油机、辅机、螺旋桨三厂的优质资产整合组建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另外,中船集团还对南京绿洲机器厂和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辅机厂实施专业化重组,成立了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上述举措,提升了船用配套业务生产和盈利能力。”聂成根撰文说。

       船配市场前景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中船集团将船配产业单独分离的思路还与我国船舶整体发展规划相吻合。

      不久前,国防科工委全国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在青岛召开“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会上,《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布出台,将船配业置于国家船舶制造业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该规划纲要,我国将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配套与造船协调发展。到2010年,要初步形成能够有效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和军船配套需求的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船配设备产业供应体系。

      规划纲要制定的具体目标是,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实现船用设备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同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船用设备专业化生产企业。

      “我国造船业的做强做大迫切需要船舶配套业加快发展予以支撑,对有竞争力的企业产品政府肯定会给予大力支持。”全国船舶行业管理办法室负责人张相木说。

      资料显示,目前中船集团主要未上市资产包括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江南造船集团,以及辅机厂。其中,辅机厂资产包括:

      南京中船绿洲机:近50年来企业生产的船用甲板机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6年全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十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36亿元,同比增长11.67%;净利润650万左右;当年承接合同9.17亿元。

      华南船舶机械厂:舰船甲板机械的主要制造企业之一、海洋工程设备设计制造的主要厂家。2006年1月设立有限公司。

      镇江中船设备:公司主产船用中速柴油机、船用发电机、船用辅机、起重机械、船用螺旋桨、增压器等。公司2006年经营目标是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工业增加值1.6亿元,销售收入7.6亿元,利润1900万元。(于祥明/上海证券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944,696, 栏目计数: 6,008,916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