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地产业务注入上海建工 集团整体上市?

    2007-09-10 11:08




      记者近日独家获悉,上海建筑行业龙头企业——上海建工集团有意将房地产资产注入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建工(600170),实施整体上市。

      记者就这一消息向上海建工求证时,其证券事务代表李胜表示:“没有听说这一消息。”不过,相关知情人士对记者说:“整体上市方向不会变,不过,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

      整体上市VS行业整合

      上海建工集团是国务院和上海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集团,下辖全资、控股企业300余家,拥有总资产238亿元。2006年上海建工在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评选中进入35位,在国内建筑企业排名第6。其中主要是两大块业务:一是建筑,二是房地产。

      “其实上海建工很早就有整体上市的打算,因为今年年初的人事变动而搁置,目前方案没有最后确定。”一位接近上海国资委的人士向记者表示,甚至有动议要整合国资委旗下的上海建工、上海城建两处建筑资产。

      “城建的隧道股份主要做地下业务,建工集团主要做地上设施,两者整合有一定互补性。”一位建筑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作为有强大政府背景的企业,上海建工主要承担上海本土的建筑施工任务,特别是地上部分,包括民用公用建筑部分;而城建下属的隧道股份主要承担地下部分,两家业务有一定交叉。建工受益于楼市行情,现金流相当充裕。

      根据8月23日上海建工发布的2007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9亿元、净利润1.8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54%和9.95%。9月3日、4日,上海建工又公布两个大单,中标价分别为人民币5.68亿元和11.7亿元。另外,建工和很多大开发商都有深入合作。

      近日,上海建工集团与上海房地产巨头企业复地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复地公园城、复地北桥城等将成为此次战略合作的第一批项目。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蒋志权透露,万科集团也于近期和上海建工签署了类似的合作协议。显然,这对未来公司业绩有利。

      “已经上市的部分包括了建工公司的大部分资产,所以最大利好不在于资产注入本身,而在集团与上市公司的大小比例。”一位地产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上海建工如果整体上市,对于收益的提升肯定相当有利。

      上海建工集团中房地产业务举足轻重。建工房产在上海颇为知名,先后成功开发了东淮海公寓、上海滩新昌城等住宅、商务房产项目,年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0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显然,如果建工将房地产资产注入,将大大提高利润。

      延续大光明模式?

      “上海国资有其特殊性,属于政府主导模式的典型。关于建筑行业的整合上市应该还会延续大电气和大光明的模式。” 和上海国资委关系密切的上海社科院专家杨建文对记者表示,社保案案件之后,整个上海国资曾有过一轮反思。根据最新市政府的意见,上海国资整合方案的大方向没有改变,国有资本证券化将成为重点。

      但是也有人对于上海国资建筑业整合的必要性表示怀疑:“1加1不一定大于2,百联之类的零售百货公司可以共享渠道,但是建筑企业一般项目都是公司独立运作,整合的难度和效果值得观察。”一位地产人士对记者表示,行政整合对建筑公司做大做强也许意义不大。

      但前述接近上海国资委的人士认为,上海对于行业整合有经验可以遵循,“‘拉郎配’也没什么不好,最关键的是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案,比如农工商的整合确实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从上海国资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目前楼市、股市如此向好的情况下,建筑行业国资整合上市机不可失。”一位上海资深国资专家对记者表示,在目前情况下,最关键的是能够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淡化上海国资的半行政色彩。(徐瑾 王其明/中国经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70,052, 栏目计数: 6,147,542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