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裕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均为行业第一 CFP图片 | |
本报记者 欧阳波 张楠
1892年,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爱国侨领张弼士来到山东省的烟台,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了一家葡萄酒酿制公司,取名“张裕”,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办,被誉为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开端。
实业家张弼士当初可能没有想到,这个由他创办的公司,经历百年沧桑后依然延续下来,并发展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
在张裕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参观的人能深切感受到张裕蕴含的厚重历史感;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也见证了百年张裕的增长奇迹。
到底蕴含着什么力量,让张裕在中国走过了百年多的岁月?历经百年沧桑的张裕,如何让百年历史的荣耀薪火传承,让走向世界的梦想完美实现?
也许,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面,百年张裕积淀的历史张力该如何更充分的展示?
百年张裕的足迹
张裕葡萄酒的出现,稍带着一点历史的偶然性,事情缘起于一个有心人在一次酒会上的无心对话。
事情追溯到1871年,当时有一场盛大的宴会在法国驻印尼领事馆举行,在品评法国白兰地时,法国领事在宴会上向一位中国华侨提及中国山东烟台的葡萄酒原料不错,这位法国领事曾来过烟台,并对烟台所产的葡萄印象颇深。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位中国华侨——日后张裕公司的创办人张弼士对此记忆深刻。在1891年,当时清政府的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邀请张弼士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开发矿山事宜。张弼士同时提出要在烟台开办葡萄酒企业,张弼士的实地考察,也证实了原来法国领事在20年前做出的判断。
1892年,这位当时颇具实力的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投资300万两白银,用来购买葡萄种植区和酿酒区,讲究传统取名的张弼士,在自身姓氏“张”后面加一个“裕”字,与自己的“裕”字系列企业相呼应,延续至今的“张裕”品牌就诞生了。
很难想象,这家19世纪末出现的公司,居然一路走到今天。而且据公司透露,张裕没有间断过做葡萄酒生意,即便是在日军侵华和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张裕葡萄酒都顽强生存着。在中国能够配上“百年老店”字号的并不多,张裕应该算一个。
在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张裕葡萄酒开始登陆资本市场的舞台。
“4+1”产品格局
根据公司介绍,公司目前盈利能力最强的主要是酒庄酒和解百纳。有人将张裕的产品格局划分为“4+1”,4指公司的4个酒庄,1就是指公司的主打盈利产品解百纳。
解百纳是目前对公司盈利贡献最大的产品,从2003年到2006年,解百纳销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4%,2006年销售约12293吨。
公司品牌战略部人员告诉我们,“目前公司有四大酒庄,包括烟台酒庄、冰酒酒庄、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与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
其中,烟台是公司葡萄酒的根据地,同样烟台酒庄也是公司酒庄的重要基地,酒庄占地2100亩,其中酿酒葡萄园500亩,在成为四大酒庄的同时,目前也是观光旅游和休闲的地方,产能在1200吨左右。
公司的冰酒酒庄在辽宁东部桓龙湖畔。由公司与加拿大最大冰酒生产企业——奥罗丝共同打造。在2006年10月,张裕投资1400万元人民币,占有51%的股份,而奥罗丝亦将投入资金,并为张裕冰酒酒庄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承担张裕冰酒的部分国际市场的拓展职责,持股比例为49%。冰酒酒庄在2009年的产量将达到1000吨。
公司人员解释,冰酒是葡萄酒里的珍稀品种,冰酒对原料和气候的要求比一般的葡萄酒更高,每3万瓶葡萄酒里面才有1瓶冰酒,冰酒价格最低都在300元人民币以上,目前全世界年产量也就1000吨左右。
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在2006年12月8日正式推出,张裕与新西兰凯利酒庄在北京宣布,双方合作推出全新联合品牌“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同时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长相思干白也正式上市。未来3年内,张裕将在全国100家高尔夫球场建立葡萄酒营销网络,开创一种融合高尔夫与葡萄酒的生活方式。
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于2007年6月在北京开业。据介绍,目前爱斐堡可年产200吨高品质酒庄酒,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未来产能将达到1000吨。在当时的开业上,公司还首次引入了期酒概念。
期酒,是指高级葡萄酒完成发酵后,需要在橡木桶中陈酿18-24个月的时间,然后才会装瓶出窖,作为成品酒被交付给购买者。葡萄酒在尚未进入或者仍然处于橡木桶陈酿阶段时,以期货的形式出售,便被称为期酒。
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张裕率先推出期酒,表明张裕实行一种个性化服务,这种服务在国内算是一种创新,也增强了公司竞争力。”
公司人员告知,葡萄酒行业历来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之说,好葡萄生存的条件相当苛刻,对日照、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我国有三大酿酒葡萄生产的黄金地区:一是宁夏贺兰山脉,二是津冀燕山山脉南麓,三是山东烟台蓬莱。
目前,公司在这三大原料产地都设立了自己的种植园。
超强盈利能力
根据有关统计,张裕2006年的收入占整个行业的17%,但是其利润却占到整个行业的47%,公司表现出了在行业内的超强盈利能力,张裕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均为行业第一。
据公司介绍,公司的销售产品主要是葡萄酒,占公司整个销售收入的75%左右,白兰地不到20%。
在葡萄酒这一增长比较快的领域,公司中档酒的销量比较大,大概在5万吨左右,占整个公司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解百纳去年是12000吨,预计今年可能有30%到40%的增长。
去年白兰地有3万吨左右的销量,公司白兰地在国内的领先优势相当明显,高档白兰地酒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品牌,在中档白兰地市场,张裕的市场份额不容小觑。
在区域市场的销售上,与长城和王朝比较起来,公司的销售在山东和福建占据很大优势,在东南沿海一带公司的产品具有相当竞争力,上海、广东、北京的市场更集中在酒店销售。
为什么公司表现出超强的盈利能力呢?国泰君安研究员赵宗俊在报告中认为,公司受进口原酒冲击较小,短期内国外进口葡萄酒品牌还难以撼动公司在国内葡萄酒行业的地位。同时,公司产品结构得到优化,“4+1”中高档品牌布局基本完成,中高档产品策略提升了公司毛利率。
公司人员认为,“质量是葡萄酒的生命,公司严格把关各个生产工序,原料要保证,监控好储存的设备,在冷冻和过滤等环节都不能马虎,公司一直致力于提供最好的产品。”同时公司不断推出各种营销模式,包括个性化的服务,在品牌推广上不遗余力。
国际化步伐
据公司透露,在去年21亿元左右的收入里面,出口所占的收入也就1.5%的水平;全年出口2千吨左右,占整个销量的1%。公司出口的葡萄酒,主要销往欧洲地区,包括葡萄酒发达的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地。
公司下一步的国际化战略如何打造?公司表示,“国内的情况自己更熟悉,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后再走向国外。”
尽管如此,张裕还是走出了国际化的合作步伐。公司引进了战略投资者意大利意利瓦萨隆诺投资公司,持有公司33%的股权;与世界白兰地巨头法拉宾合作;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联手,集合意大利、美国、法国、葡萄牙、中国等五国资本建立北京酒庄;与全球最大冰酒商奥罗丝“联姻”;与新西兰知名高尔夫酒庄结盟……
我国食品工业“十一五”规划中对酿酒行业的政策是:重点发展葡萄酒、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据统计,世界葡萄酒的平均消费水平为4.5升,法国每年人均消费葡萄酒59升,英国为22升,美国为12升,阿根廷为38升,日本为2.2升,而中国约为0.45升,仅为世界水平的10%。研究员认为葡萄酒消费量的提升空间很大。
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面前,公司人员如履薄冰,“如果责任感不强,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我们需要专心做事,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上面,一心一意做企业,传承好这一历史品牌。”(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