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观察)化工企业的国家队 2007-06-04 08:20
□记者 林威 非垄断、市场门槛低、区域性强,这三个特点造就了国内数量众多的化工企业。原化工部解散后,这些分布在各地的化工企业大多成为地方国有企业。 在这个背景下,三年前化工企业的国家队中国化工组建,以蓝星和昊华为核心,提供一个化工企业的整合平台。 对地方政府来说,乐意让出股权是“以股权换发展”,其目的是使困扰企业项目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而中国化工以零价格得到的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公司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去消化这些资产,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使得区域的资源得以优化整合,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 事实上,化工行业的国家队也还不止中国化工一家,中国中化集团公司(Sinochem)是其中最有挑战力的。 在市场上,两个竞争对手的名字是如此的相近,以至于双方都发过澄清声明:此“中国化工”非彼“中化”。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通常简称为中化,最早是原外经贸部属下从事化工品进出口业务的公司。 但两者又非风马牛不相及,中化目前在化工领域保持旺盛的扩张,从传统的进出口业务为主的分销环节往产品链的上游拓展,进入化工生产和资源控制环节,在多个化工领域和中国化工开始展开竞争。 最新的进展是中化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化国际(600500)受让江山股份(600389)5544万股,占江山股份总股本的比例为28%,在农药化工领域再下一城。 双方的“正面交锋”是在此前的沈阳化工研究院兼并案上。 沈阳化工研究院是中国化工所重视的研发资产,但沈阳化工研究院最终选择了块头更大的中化,而冷落了中国化工。 业内普遍认为,中化加强研发也是该公司全力进入化工生产领域的信号。 从整个集团公司的营业额比较,中国化工远逊于竞争对手中化。中化已经连续多年进入财富500强名单,相比之下,中国化工至今还徘徊在财富500强的门槛以外。 但除去流通贸易领域,就化工生产而言,中国化工的规模还是相对较大。 有意思的是,双方均有意从市场化的化工领域进入垄断的石油天然气领域,并在炼油领域有所进展,但在国内的石油上游勘探和开发,中国化工和中化同处在一个战壕。目前尚没有挑战其他的石油巨头们的机会。(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