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深市主板上市公司06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28.59% 2007-05-21 08:39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金滔 记者昨日从深交所获悉,该所日前在对深市主板2006年年报进行深入解读后指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和出口增长强劲的背景下,得益于股改、清欠、股权激励等资本市场重大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完成或取得重要进展,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6年度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 截至4月30日,深市主板490家上市公司均如期披露2006年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42.17亿元,同比增长19.15%,平均主营业务收入25.3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025.33亿元,同比增长23.61%,平均主营业务利润4.13亿元;实现净利润484.49亿元,同比增长228.59%,平均净利润9887.6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22亿元,同比增长217.20%;每股收益0.21元,同比增长191.02%;净资产收益率8.25%,同比提高了5.34个百分点。 但是,深交所注意到在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依然存在着诸如行业公司业绩分化、现金流较为紧张、部分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意识薄弱,资金占用风险尚未完全化解、部分公司年报披露质量不高等问题。 盈利质量不够踏实 2006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比值来看,该比值由2005年的11.11降到4.18,反映出主营业务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减弱,非主营因素对公司业绩影响增强。2006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10.17%、1.39%和25.94%,增幅均较小。其中,管理费用增幅明显与收入、利润增幅不配比。2006年度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较上年计提数减少58.32亿元,但转出数较上年增加了67.62亿元。因此,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坏账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冲回等方式调节利润的可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为62.49亿元,同比增长了333.88%,占净利润的比重由2005年的9.77%提高到12.90%,说明非经常性损益对深市主板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提高,盈利质量有所下降。 公司行业分化明显 2006年度深市主板采掘业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为0.543元,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各行业首位,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以0.409元的每股收益从2005年度的第六跃居第二,但在整体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传播与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相关公司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已连续两年整体亏损。其中,传播与文化产业以平均每股亏损0.185元列深市主板各行业末位,信息技术业平均每股亏损0.124元列倒数第二位。这两个行业亏损对深市整体业绩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盈利行业与亏损行业之间的业绩差距非常明显,表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行业业绩分化进一步加剧。 蓝筹公司贡献度高 2006年度净利润金额前二十名的公司贡献利润301.10亿元,同比增长72.27%,占深市主板净利润合计数的62.15%,这表明大盘蓝筹股公司已成为提升深市整体业绩的基石,其利润贡献的集中度很高。其中,鞍钢股份以68.45亿元的净利润高居深市主板公司净利润榜首,是第二位的中集集团净利润的2.47倍,成为深市名副其实的蓝筹新龙头。中金岭南、杭汽轮B、云南铜业、吉林敖东、中集集团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高达1.707元、1.509元、1.508元、1.353元和1.249元,位列深市公司前五名。但部分蓝筹公司,如吉林敖东主要收益来源于参股公司广发证券的投资收益,扣除该部分收益后其主业业绩并无增长,由于证券业经营的周期性特点,其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持续性。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