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中国银监会将全面“摸底”上市公司担保

    2003-06-24 08:51





      今年下半年将开展银行业的现场检查,这是中国银监会在上周宣布的四项下半年工作部署之一。根据这项部署,银监会将现场检查商业银行的承兑、担保、贴现等业务情况。此举意味着中国银监会将对上市公司的担保进 行全面摸底。

      “摸底不是最终目的,”一位熟悉银监会的业内人士认为,“摸底之后将是银监会采取严厉措施的开始”。

      这种判断并非没有根据。作为融资的一个渠道,担保贷款称得上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家常便饭”。据初步统计,从5月初到6月19日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有63家(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发生了担保活动。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担保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对商业银行经营造成很大的潜在风险。

      问题之一:担保链

      我国上市公司之间互相进行担保,形成“担保链”。我国股市中曾出现过两个著名的“担保链”。

      一个是福建省上市公司担保链。2002年证监会福州特派办曾做过一项调查,截至2002年6月底,该办辖区内的28家上市公司,除福建高速、福建东百、福耀玻璃、福建双菱和宏智科技等5家上市公司外,其他上市公司都有对外担保,占辖区内上市公司总数的82%。在这些上市公司之间,形成了以三木集团、中福实业、闽福发、天香集团等4家公司为核心的4个担保圈。4个担保圈互相交织,共牵涉了辖区内的13家上市公司,占辖区内上市公司总数的46%。

      另一个是上海市上市公司担保链。2001年中期,在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中,共有52家上市公司互为担保,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担保链”。在这个“担保链”中,担保金额高达109.04亿元,占这些公司对外担保总额的48.65%。

      担保链的形成,对商业银行来说产生一种系统性风险。一旦“担保链”某一环节断裂,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后果不堪设想。

      当年在以ST中福为核心的担保链中,ST九州和ST海洋成为这个担保链最脆弱的一环。ST中福与ST九州互相担保,其中ST中福为ST九州向工行厦门市分行的1.04亿元、40.53万美元的贷款,向浙江工商信投公司500万元贷款提供担保。ST海洋也跟ST九州提供了类似的相互担保。随着ST九州和ST海洋的退市,以ST中福为核心的担保链宣告断裂。时至今日,ST中福仍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压力,给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问题之二:“造系”运动

      在我国股市中存在不少某某系的股票,比如以前的中科系。担保在“造系”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造系者打造融资渠道的手法大同小异:通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控制的上市公司之间相互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从而做高企业业绩;将一部分钱委托给自己投资的公司来运作股票,以谋求利益最大化。而中科系的崩溃就是因为从商业银行融不到资金,资金链出现困难才引发的。

      在上述现象中,某一家公司发展良好并不一定能带动其他公司的发展,而一旦某一个公司出了问题,就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可谓“一荣未必俱荣,一损肯定全损”。

      上市公司的相互担保已经给商业银行的经营造成一定的系统性风险。作为监管层的银监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化解银行业风险作为其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他们早已意识到上市公司相互担保的风险,因而,对该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在情理之中。

      5月27日,银监会已经开始部署对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非信贷类资产进行检查,银监会要求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认真进行自查,并在自查的基础上,中国银监会将组织力量对各行资产进行检查。6月17日,银监会新闻发言人在介绍下半年的工作部署时,又把检查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家银行机构。

      业内人士分析,鉴于上市公司担保带给商业银行的风险,银监会可能会对上市公司担保采取比以前更严格的措施,比如资格审查更加严格,要求提供反担保,对担保对象进行限制等等。(石海平/证券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086,111, 栏目计数: 6,161,167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