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微利公司遭遇资本高手阻击 重组“组”成了ST

    2003-06-17 09:19





        近来,ST永生、ST丰华和ST民丰三家上市公司被戴上"ST"帽子。这三家公司之所以会出现连续两年亏损的起因大都经历过不成功的资产重组。重组之前这些公司业绩尚处于微利阶段,但重组之后这些公司的业绩反而亏损了,最终被拖入了"ST"行列。业内专家认为,微利公司被重组成了ST公司,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透过这三家ST公司亏损原因的追溯分析,首先,这些公司原来属于竞争性行业,上市时间又较早,经营业绩持续下降和处于微利水平,当地政府也想从这些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微利公司中退出。所以,当地政府也鼓励本地或外地机构投资者来重组这些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来恢复其活力。这些外在的市场条件,为这些微利公司创造了资产重组的良好契机。

        其次,这些微利公司重组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遭遇到了资本高手的频频偷袭。原来指望通过重组能置换进新的盈利资产或产业,为这些微利公司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无奈的是,这些资本高手入驻上市公司的初衷或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资产或产业重振来帮助上市公司摆脱经营困境,而是将重组公司作为其资本运作的平台,然后通过类似资产置换等手段来掏空上市公司。ST永生股权于1998年被上海飞天投资收购,随后被注入所谓高科技产业,在带来短期业绩回升后又陷入经营困境,还有2001年入主ST民丰的上海正邦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本身并没有实力来改善其业绩,该公司业绩也因新大股东不负责任的种种行为,最终导致其重组失败而被戴上"ST"帽子。而ST丰华更是其中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案例。2000年,汉骐集团以4.13元价格受让ST丰华原大股东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所持的公司国有法人股4362.0758万股(占总股本的29%),涉及金额达1.8亿元。然后,新大股东汉骐集团将评估值3.3亿元的北京红狮涂料有限公司63.9%股权与冠生园原置入资产进行置换。接着,ST丰华分别增持及控股子公司受让北京红狮涂料有限公司股权16.1%和10%,涉及金额共计人民币1.36亿元。经过这一来回,汉骐集团进入ST丰华的实际成本不到5000万元。但是,置换进来的资产红狮涂料并不是一块很好的盈利资产,反而拖累ST丰华业绩下滑,并且又产生了8666万元的担保涉讼案件。而大股东汉骐集团又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达到了1.2亿元。所以,ST丰华经过这样一次不成功的资产重组,也逐渐由微利公司转变为亏损公司。

        微利公司遭遇资本高手的阻击,重组反而将上市公司重组成了ST公司。事实上,类似这样重组失败的案例还有不少,例如ST棱光和ST同达也是这样的。这些资本高手(往往是投资类公司)进入微利公司时,往往先注入利润来增加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然后再通过让上市公司受让大股东手中的不良资产来谋取利益。并且通过上市公司这一资本平台,利用上市公司为其进行担保或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各种手法,最终达到掏空上市公司的目的。

        第三,微利公司之所以会遭遇到日后沦为ST公司的窘境,上市公司原来的大股东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虽然原大股东想退出微利公司本身无可厚非,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对于后来的大股东实力及能力不加辨别,急于脱手却不顾其他投资者利益,原大股东的这种行为是否合理?来自上市公司本身及其他投资者都表示,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正是原大股东不负责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微利上市公司经重组后,业绩非但没有起色,反而变成了亏损的ST公司,ST丰华和ST民丰的案例突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日前,在国资委出台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如果大股东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损失,将负有责任。事实上,规范大股东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行为,是一个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大问题。

        所以,业内专家指出,从新近戴上"ST"帽子的微利上市公司遭遇重组失败的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市公司重组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使这一问题的隐蔽性和破坏性浮出了水面。这一市场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乐嘉春/上海证券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9,740,583, 栏目计数: 5,890,299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