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小企业板成为下跌"重灾区",中小板指数跌幅高达3.08%。本周初,中小板指数继续杀跌,虽然后来出现较强劲反弹,至周五收盘,中小板指数基本上把本周的失地收复,但是中小板指数的这种大震荡走势还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中小板出现这种走势呢?
无风不起浪
2月15日,当中小板指数创下本轮行情的高点1544.99点之后,领先沪深大盘步入调整,到本周一,短短四个交易日指数下跌接近150点,四天市值损失达到45.4亿元。
中小板指数短时间内出现急挫,与市场对政策面的"解读"有相当直接的关系。2月15日,媒体上纷纷报道了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配套文件,该配套文件中透露出许多重要的信息:一是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二是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三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板制度创新,缩短公开上市辅导期,简化核准程序,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进程;四是适时推出创业板;五是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工作。上述这些重要信息被市场解读为:中小板即将大扩容,而大扩容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来承接。基于这种担心,部分资金选择离场。
成长性低于预期
2月21日,共有9家中小板公司发布业绩快报。快报显示:七匹狼、中捷股份、兔宝宝、华兰生物4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及净利润,在2005年度均取得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中捷股份的三项指标增幅均超过40%;华邦制药在收入持平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6%;而飞亚股份、鑫富药业、宁波华翔、德豪润达等公司受原料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尽管主业收入均取得一定增长,但净利润同比明显下降。此外,统计资料还表明,50家中小板个股仅有一成左右的公司业绩预增50%以上,而业绩预减的公司却比预增的公司还多。
中小板公司这样的"成绩单"显然离市场的"胃口"还有一定的距离。国内某证券投资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在目前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渐壮大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的理念往往比较趋同,那就是信奉业绩和成长性,信奉估值模型,按照目前中小板公司的业绩水平,显然并未体现出应有的成长性,机构投资者的失望情绪恐怕在盘面上也会宣泄,毕竟,相当多的中小板个股存在估值偏高的压力,况且在中小板即将扩容的大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即将有了可替代的品种,因此造成了筹码松动。
关注龙头企业
而从市场面来看,中小板指数从设立时的1000点起步,此轮行情最高上涨到1544.99点,涨幅超过50%,狗年开市后的7个交易日,中小板指数累计最大涨幅超过8%,远高于沪深大盘的涨幅。市场获利回吐压力增大也在情理之中。
尽管中小板近期"空气"弥漫,但是否就意味着中小板个股从此就成为烫手的山芋了呢?恐怕未必。一位资深的市场人士指出,目前主板市场仍处于强势调整,后市仍有望创新高,同样中小板行情也不会就此结束。从本周的情况来看,中小板指数在周二大涨2.74%,周五也大涨2.07%,可见市场的各类资金并不会轻易撤离。因此,投资者所要做的就是,关注中小板中各自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快速调整的市道下正好是买优质公司廉价筹码的时候。就像QFII的选股理念一样,多选择行业龙头品种,因为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高于小公司。抱着这样的理念,哪怕指数再剧烈波动,最终也可能成为大赢家。(许少业/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