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股改攻坚:越是艰难越创新

    2006-02-11 13:21




        记者 曹腾

        最新一批股改公司的方案出现了许多颇具新意的模式。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股改的深入,难点问题逐步显现,对价手段和承诺类型的创新应运而生;而前期成功经验的推广和股改文化的深入人心,则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土壤。股改正沿着困难———创新———经验推广的轨迹稳步前行。

        创新细水汇流成河

        除了市场已经耳熟能详的送股(比如深康佳A)、派现(如深南电A)、缩股(如天利高新)以及转增后送股(如华联控股),第19批股改公司对价方案中,还涌现出近期逐渐进入投资者视野的流通股定向转增(如西安民生)、权证(如邯郸钢铁)、优质资产注入(如大亚科技)、定向回购(如天利高新)等模式。而*ST广夏股改与民事赔偿相结合、*ST长风大股东以债务豁免作为对价,则属于全新的对价模式。

        在承诺类型方面,第19批公司也有所创新。如江苏阳光大股东除了作出常规的减持和增持承诺,还表示,将在公司股改相关股东会议上提出回购议案。按照回购方案,在回购报告书刊登后的首个交易日起的六个月内,公司将回购不超过3000万社会公众股,然后依法予以注销。回购股份以公司2005年度第三季度每股净资产2.46元为基准,回购价格最高不超过2.45元/股。

        其实,在此前几批股改公司中,创新的泉流就已汩汩而出。如宁夏恒力首开以不良资产定向回购非流通股的先河;福耀玻璃则引入了股价追送承诺,即在约定条件下,股价不达到某一水平,将向流通股追送一定数量的股份。

        有困难所以有创新

        创新模式的集中出现不是偶然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诸多原因中,股改“疑难杂症”对创新的内在需求无疑是第一位的。

        如果把具有创新因子的公司放在一起,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印象:这些公司都很不“一般”。*ST广夏的不一般自不待言;*ST长风欠大股东的钱之多也不多见;宁夏恒力陷入伊斯兰信托危机显然也算一个“受难者”。其实,就像福耀玻璃这样的“好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在股改中也属另类:不愿或不能多支付对价,却又希望方案获得通过,唯有在承诺上作出创新。

        目前的大形势非常清楚,公司要想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就必须股改。而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是“易者在先”。经过半年左右的全面股改,那些情况比较简单、易于形成方案的公司大多已完成股改。剩下的公司,身有“硬伤”的概率则要显著高于顺利闯关者。必须做,又不能按常规方法做,显然只能创新。

        当创新成为经验

        同时,创新与已完成股改公司的示范效应也是分不开的。其实,各式各样的创新,都多少能唤起似曾相识的记忆。正是由于前期股改公司大胆探索,才为后继者的创新铺平了道路。

        很显然,*ST长风的债务豁免模式与渝开发的现金注入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将大股东的注资用于偿还大股东的债务也就成了债务豁免;定向回购看似神奇,其实无非是非流通股单向缩股和零价格收购上市公司不良资产的组合,而缩股,则可追溯到试点时期的G敖东。

        不仅如此,有些公司的股改方案基本上就是前人的翻版。例如,包钢股份的权证方案就明显借鉴了华菱管线的思路———通过促进转债转股来达到权证上市条件、进而派发权证支付对价。而目前投资者见怪不怪的流通股定向转增,则始于华立控股。在这样的股改方案中,示范效应体现得尤为充分。

        其实,前期完成股改的公司不仅给后来者留下可供借鉴的模式,各种创新方案的出现,也是在测试一种反应、传播一种理念、塑造一种文化。早在试点时期,就有公司推出了转增后送股的对价模式,其中的迂回曲折让人费解,但其背景是,方案设计者对于更为便捷的定向转增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引起的市场反应心存顾忌。但随着股改的深入,在投资者对于股改有更理性和更全面的认识后,华立控股迈出了定向转增的第一步,市场则用平静接受表明了立场,此后,才有大量公司以这一方式走完股改之路。

        昨天的经验为今天的创新铺就了道路,而今天的创新势必成为明天的经验。所以,对于股改的下一步推进,既要认识到会有更多的困难浮出水面,又要看到经验和文化积淀带来的积极因素。困难催生出创新、创新转化为经验,这也就是股改的全部历程。(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64,009, 栏目计数: 6,144,644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