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海信驭“龙”百日忧喜录

    2006-01-12 08:50




      记者 李少林 青岛顺德报道

      1月11日,海信领导班子在入主科龙3个月后对外宣布,科龙电器(000921)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生产销售完全恢复,甚至好过去年同期水平,开始逐步走出顾雏军带来的危机。
      然而,在一切看上去很美的背后,是迟迟未见解决的股权过户,正在增加这桩“幸福婚姻”的变数。

      科龙恢复造血能力

      曾经沸腾的水面又恢复了平静,一度被科龙前途和一批批不明来意的访客打搅的顺德容桂镇,又回复到原来的生活轨道,科龙的生产线开始运转,希望和自信正在慢慢建立。
      昨天,科龙电器新任总裁汤业国宣布,经过三个月的调整和恢复,科龙电器已经全面恢复生产,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数据显示,2005年第四季度,科龙电器在中国市场的冰箱销量和回款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41.21%和19.11%,比处于旺季的第三季度分别增长80%和119%,产量增长117%;空调的销量和回款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5.31%和29.73%。
      据国家统计局创办的中怡康机构统计,处于淡季的11月份,科龙冰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比旺季的7月份高出2.53个百分点,空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比旺季的8月份高出1.62个百分点。
      汤业国表示,科龙恢复的速度超过了自己原来的判断。在接手科龙之前,他认为,在2005年底能够将科龙生产、销售恢复到原来的一半就算不错。毕竟,科龙电器是在白电销售旺季停产,到9月下旬开始恢复生产,已经整整错过了一个年度的销售,已经对销售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据介绍,当时很多的商场已经撤下了科龙的展台展柜。
      科龙电器从2005年4月份开始因原董事长顾雏军东窗事发而陷入危机,公司冰箱、空调生产从5月份至9月出现全面停产。科龙的公告显示,2005年上半年,因公司前任董事长顾雏军涉嫌经济犯罪,致使公司于2005年4月5日开始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供货商、经销商等对公司的信心,公司在银行融资和赊账方面遇到极大困难,现金流紧张对供货商的供货及与经销商的合作都构成连锁性的冲击,直接导致公司大部分停产,并造成前三季度亏损13亿元。
      海信集团总裁助理杨云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5年4月,科龙资金出现问题的消息刚刚传出来,集团领导委托他去顺德了解真实情况。到达顺德以后,发现顺德的外地人突然增多,一些经销商、供应商、银行等单位纷纷到科龙催款。后来,在很短的时间里,科龙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出现了停产、商业信誉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5个月后,海信与广东格林柯尔签订了受让格林柯尔所持科龙电器26%的股权,海信高层进驻科龙。新领导班子把迅速启动市场和盘活公司沉淀资金作为经营工作的两大核心任务,通过与科龙电器签订代销协议,向科龙注入3.01亿元资金,恢复科龙的市场和生产,并进入良性循环。
      汤业国说,通过向科龙注入资金,恢复企业生产和销售,科龙2005年10月至12月三个月内国内市场获得的销售回款大比例上升,科龙自身的“造血”功能在逐步恢复。

      代销协议的双重作用

      通过代销协议,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成为科龙的独家代理商,这既能帮助科龙尽快恢复市场销售、恢复商家对科龙的信任;另一方面,海信也可以把自己注入的、以促使科龙恢复生产的资金风险降低到较小程度。
      2005年9月16日及2005年9月26日,科龙电器与海信空调的关联方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签署了《销售代理协议》及《补充协议》,约定在过渡期内(2006年3月31日前),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负责以经销方式代理销售公司的内销产品,协助公司开拓国内市场。
      根据协议,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将以购买科龙产品预付款的方式支付累计不超过6亿元资金,其中3亿元资金是必须支付的。代销协议的核心内容是:海信营销公司负责以经销的方式代理销售科龙电器的内销产品,包括全部国内市场范围,协助科龙开拓市场,维护品牌声誉。
      在这个代销过程中,科龙的市场系统保持独立运作,海信则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资源,保障科龙的市场主力推广产品。通过加大市场投入,迅速恢复市场正常供货,并进行适当的品牌宣传和终端促销,重整市场形象,迅速恢复经销商信心,争取和落实订单逐步提高产品毛利率水平,加快货款回收,形成良性循环。
      汤业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信营销与科龙签订代销协议的时候,科龙国内销售已经停止,陷入瘫痪状态长达5个月,企业已经到了破产清算的边缘。他认为,要挽救科龙,生产必须恢复,市场必须启动,就必须重建社会信用。
      一直在科龙负责冰箱销售的许蔚茹副总经理认为,这个协议的出台及海信资金的注入,对恢复生产和短期内取得商业单位的信任、全面启动业务上的合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销售代理协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信通过代理销售、现金购买科龙产品的方式向科龙注入3亿元资金,让研发、生产快速恢复,并良性循环起来,满足市场需要;二是在市场业务运作上,海信、科龙、商业单位通过签署三方合作协议,迅速打消了商业单位的各种顾虑;三是海信营销平台上的各种资源在这个期间为科龙的营销系统提供帮助。比如,借助海信与全国商业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使已经被商家逐出商场的科龙产品重新回到了卖场,以及将海信全国的视频会议系统无偿让科龙使用,提高了科龙营销策略贯彻落实的效率,并降低了运营成本。
      实际上,海信与科龙的代销协议还起到了另一种作用。海信集团总裁助理杨云铎说,科龙要恢复正常经营,市场渠道的恢复必须首先完成。而当时,要尽快恢复市场销售、恢复商家对科龙的信任,海信必须有所承诺。同时,海信也需要把自己注入的、以促使科龙恢复生产的资金风险降低到较小程度。就是在上述这种市场操作不冲突、科龙经营急需恢复正常的前提下,海信营销公司和科龙签署了销售代理协议。
      截至2005年12月底,海信通过销售代理协议,已经向科龙注入了3.01亿元的生产启动资金,并帮助科龙完成了8亿多元的产品销售回款。
      这种方式得到了全国工商联的认同。工商联有关人士认为,海信参与科龙重组,以及科龙生产经营恢复的案例,为民营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通过“破产保护”的方式,运用重组收购等手段实现企业重生,从而避免企业倒闭造成社会财富损失和社会稳定问题,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对于探索建立这样一套机制和操作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广东省政府有关领导认为,对大股东缺位、面临破产的民营企业来讲,如何能够让它得以自救、避免破产、起死回生并得到良性发展,目前国家还没有一个法律、法规上的保障,也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海信通过一个销售代理协议来初步解决了科龙面临的这样一个难题,无疑是一个创新,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段,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是在现行并不完善的《破产法》之外探索和实践企业自救、逆境重生的很好案例。

      管理文化融合是关键

      对于海信而言,恢复科龙生产相对容易,而如何将海信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与科龙原有的管理制度,以及当地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将成为海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
      10月份,恢复科龙的生产和销售;11月份,清理资金,简化管理流程;12月份,编制科龙2006年的经营计划,主要是分析现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拟订达到目标的措施。
      这是汤业国给自己三个多月来的工作列出的清单。“我10月份主要精力放在恢复生产和市场方面,11月、12月,主要用来清理资金和简化工作流程。”实际上,新任科龙总裁汤业国除了协调各方面关系恢复科龙生产外,他还要将精力放在公司管理制度调整和人员协调上。
      实际上,海信管理层入主科龙后,曾有媒体报道,科龙电器中高层员工大量流失,科龙冰箱总监魏五洲、空调营销副总监冀成、采购中心总监曾俊洪、科龙空调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黄晓峰、原科龙空调公司总经理郑祖义等高层管理人士离开科龙,其中郑祖义出任志高空调公司常务副总裁。
      面对记者有关上述人事变动的再次询问,汤业国澄清了科龙中高层离职的传言。他表示,媒体提及的上述五位科龙高层,前三位在海信入主科龙前,就已经离职,而空调公司副总经理黄晓锋至今仍在科龙任职,至于原空调公司总经理郑祖义离开科龙,是在2005年7月他就与志高签订了协议,直到10月份将工作交割清楚才离职。
      他表示,科龙副部长以上的中高层管理者有100多人,“可以说,从9月底到现在还没有一位离开科龙。”
      在顾雏军时代,据称,2000元的款项都需要顾签字,造成了科龙决策环节过长,效率不高。因此,汤业国的工作重点还在于对科龙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包括:对公司管理模式的改革,对研发、生产、营销系统内部市场机制的调整,改变顾雏军时代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下放权力和利益下放,建立责权利明确的薪酬与绩效制度,来激发各经营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空调公司总经办培训室的培训主管侯定文表示,科龙以前实行的是高度集权制,关于费用的审批速度非常慢。例如,分公司需要制作一个8元/米的条幅,审批表就需要从产品经理、分公司经理再到董事长办公室秘书的审批过关,最后盖董事长章等等,前前后后大概需要签13个字,盖三个章,来回跑总经办两次,全部手续跑完最快也要三、四天的时间。
      在此背景下,提高工作流程效率,加快资金周转率成为包括汤业国在内的科龙新管理层关注的重点。而汤业国也承认,在恢复市场销售和生产后,自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这些方面。
      一位熟悉顺德当地情况的人士表示,南方企业往往在运营中不似北方企业规范,而且企业内部、政府企业之间亲缘关系复杂。对于海信而言,恢复科龙生产相对容易,而如何将海信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与科龙原有的管理制度,以及当地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将成为海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

      股权过户仍在进行

      科龙总裁汤业国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最高人民法院、证监会等管理部门正在办理科龙股权过户的相关法律手续。
      2005年12月30日,科龙电器发布董事会关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收购事宜致全体股东的报告书,公司现时单一大股东广东格林柯尔与海信空调分别于2005年9月9日及2005年9月28日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海信空调将受让公司大股东持有的26.43%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海信空调将持有公司262,212,194股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43%,成为公司单一大股东。海信集团通过青岛海信电子间接持有海信空调93%的股权,因此,将成为科龙电器的实际控制人。
      公告表示,本次收购不会影响科龙电器经营的持续性以及科龙电器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和业务方面的独立性,有利于科龙电器缓解资金紧迫的局面,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经营,恢复商业信用和商业关系,保持经营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及提升其行业地位,有利于科龙电器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公告表示,截止到该报告日,股权转让及债务重组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并未形成任何解决方案。
      对此,汤业国也承认,股权过户很难有具体的时间表,因为里面既涉及到国家相关法律手续,也涉及原董事长顾雏军对科龙欠款的问题。
      资料显示,中国证监会初步查明科龙被顾雏军的格林柯尔占用科龙资金超过34亿元。而有消息称,科龙正在起诉顾雏军。科龙电器近日发布公告再次提醒股东,公司将在本月20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表决罢免顾雏军、严有松和张宏三位董事的议案。
      科龙电器相关人士表示,希望早日解决股权过户问题,解决目前科龙大股东缺位所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
      也有市场人士指出,股权过户受阻势必影响海信对科龙的投入,也会对科龙的前途产生不利影响。
      


        科龙重组大事记  

      2005年4月 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被证监会调查;
      5月 顾雏军被拘捕;6月 广东格林柯尔及其实际控制人顾雏军与多家企业洽谈出售科龙股份事宜;8月 因涉嫌经济犯罪,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执行董事兼副总裁严友松、财务督察姜宝军、财务资源部副总监晏果茹、财务资源部副部长刘科等5人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9月9日 公司单一大股东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海信空调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书;
      9月17日 包括汤业国在内的海信高层进驻科龙;
      9月16日、26日 科龙电器与海信空调的关联方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签署了《销售代理协议》及《补充协议》;
      9月28日 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补充协议;
      10月 科龙开始恢复生产;12月30日 科龙披露收购报告书称,科龙的股权转让及债务重组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并未形成任何解决方案。
      


        (记者手记)南舟北马  
      
      本报记者 李少林

      南人驾舟,北人骑马。南人要骑马,亦或北人要驾舟,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未曾想见的难处。最终能否成功驾驭舟或马,不仅要看驾驭者的适应能力,还与驾驭的外部环境有关。海信之于科龙,就类似于北人驾舟。
      在家电界,一直有“南顺德、北青岛”的说法,指的就是我国白色家电的两大制造基地。在顺德,诞生了科龙、美的、万和、万家乐、华帝等国内国际知名的家电品牌,使顺德这个曾经偏僻的村镇可以与拥有海尔、海信的海滨名城青岛并驾齐驱。
      科龙曾经是顺德的名片,是国内第一大冰箱制造企业,但科龙又是多灾多难的。近年来,尽管科龙在生产和产品销售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但是公司的运营几经沉浮。特别是2005年4月以来,随着原董事长顾雏军被拘捕,科龙的资金链断裂,工厂全面停产。
      据说,那时的顺德,一个餐厅里每张餐桌的话题无一例外都是科龙。那时的顺德,也突然比平日更加喧闹和拥挤,因为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供应商甚至银行都聚集到顺德容桂镇,向科龙要钱。
      如今,8个月过去了,科龙已经逐渐恢复了原来的秩序,人们在科龙厂区安静地忙碌着。“科龙现在怎么样?”记者随口问问出租车司机,“还行吧,换了老板,应该不错吧!”
      科龙员工对换老板的反应正在慢慢消散,毕竟这是在“打工文化”盛行的南方,谁来做老板都一样,只要能给自己一份稳定和过得去的收入。但过去的惨痛经历至今让科龙人或多或少心有余悸。在记者接触到的科龙员工中,有不少人在庆幸获得海信帮助能够渡过生产危机的同时,也在怀疑海信的入主动机:“谁又知道这来的不是另一只狼,甚至老虎呢?”在科龙员工心目中,顾雏军是从科龙身上撕去许多血肉的狼。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摆在科龙新任总裁汤业国面前时,他沉思了一下,情绪有点激动。他说,“企业家的天职是赚钱,国有企业海信的领导人也不例外,但是,前提是务实,是通过质量过得硬的产品赢得市场去获取利润,而不是依靠玩弄资本运作的手法去套利。”他的话显然有所指。他透露,海信与科龙签订产品代销协议之后,海信利用自己的渠道和资金恢复了科龙的生产和销售,但是海信营销也由此担负了1000万元的亏损。
      如今,这一南一北曾经是对头的两家企业要联姻,既有美好愿望的驱使,也存在利益冲突,尤其是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此前分庭抗礼产生的对峙,都在影响着双方的融合。从一开始,海信和科龙的联姻就充满了从管理到文化的碰撞。
      同样,对海信而言,在积极为科龙重建市场信誉提供帮助的同时,股权过户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加深了海信“为人作嫁衣”的忧虑。
      海信集团总裁助理杨云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海信、科龙和销售商三方签订的代销协议对科龙恢复商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代销协议中的某些条款在防范未来不可预测的风云,比如,代销的科龙产品必须存入海信指定的仓库。杨云铎认为,这可以看作是对海信投入科龙3亿元现金的抵押。
      尽管如此,双方的百日合作还是初见成效,根据海信提供的数据,科龙的生产能力在这段时间迅速恢复,在海信的担保下,科龙的原材料供应、现金以及销售等方面都恢复正常运转,生产和销售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
      不容忽视的是,如果科龙的股权不能尽快过户给海信,海信进入科龙的进程和程度都会受到影响;而科龙如果丧失了海信的机会,企业不仅会重新面临瘫痪的危险,而且可能再次陷入惨痛的内部纷争之中。
      好在,目前已经有消息表明,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下发了科龙股权解冻的通知,相关方面正在办理股权过户手续。可以预见,这个过程不会太短,因此,无论是海信,还是科龙,都需耐心地等一等。(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59,347, 栏目计数: 6,142,319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