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从单一视角到多元看点——上市公司与A股市场

    2005-12-31 10:06




        2005年因为有了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整个基本面更是目不暇接。作为资本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2005年的欢乐与哀愁、畅快与惆怅、自信与恐慌……在这年终岁末,一幕幕展现出来,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值得记忆。

        股改公司:耀眼or暗淡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股改都是今年资本市场最为绮丽绚烂的一道风景线。而它所带给上市公司的影响也因为公司本身的不同,散发的光芒或亮眼或暗淡。

        5月25日,G三一公告了股改方案: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东每10股送3.5股派8元。大股东承诺,股改方案实施24个月后、连续5个交易日收盘价在19元以上(含19元)才可以出售股份。6月10日,该公司股改试点方案获得高票通过。三一重工作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被载入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史册。

        接下来,G鞍钢标志着备受市场瞩目的A+H公司股改正式启动。中捷股份作为民营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成为中小板股改第一股。“缩股”方案第一股G敖东、“A+B”股改第一股G万科、暂停上市公司股改第一股ST吉纸、零对价方案第一股G农产品、ST股改第一股ST农化、权证方案第一股G宝钢等闪耀星空。

        作为第一批股改试点公司的清华同方,同样吸引着众人的视线。不过,方案遭流通股东否决的清华同方心中的滋味则是苦涩的。接下来吃到同样青涩果子的是:科达机电、金丰投资、深纺织和三爱富等。

        资本魔方:天堂or地狱

        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公司及产业间的整合,历来是企业家的最爱。也因此,资本市场产生了不少的“牛人”,继去年德隆总裁唐万新去了以后,今年年中,资本市场的另一风云人物——格林柯尔掌门人顾雏军也歇了。

        自己的毒药别人的美食,顾雏军旗下的美菱被长虹相中,科龙则被另一家电大腕海信收入囊中。格林柯尔系企业身陷危机后不到5个月,9月9日,海信电器先行收购科龙电器,上演了首场“黑白配”(以电视为主的黑家电和以冰箱为主的白家电联合)。11月9日,四川长虹取代顾雏军的格林柯尔正式入主美菱,控股美菱20.03%的股份——由国内黑电龙头,品牌价值近400亿元的长虹携手稳居国内冰箱行业前三甲的美菱冰箱,完成家电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一次行业整合。

        时至年底,赵新先则在离休之后被拘。而三九旗下庞大的企业,谁来接盘也引起人不少的猜测。上实集团就成为其传言中可能的收购方之一。早在今年年初,有关上实收购三九的消息已经在行业内传得沸沸扬扬。对此,三九医药当即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公司正在进行资产债务重组,其中的确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也包括和上实之间的接触,但在当时,公司未和任何一方确定合作意向。半年后的今天,这一传闻是否已真的成为事实?

        大型央企:回购or股改

        10月31日,中石油旗下三公司辽河油田、锦州石化、吉林化工发布公告,中石油将出资61.5亿元回购上述公司的流通A股、H股和美国存托凭证。

        在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大型央企整合上市子公司始终牵动着市场的视线。随着股改的深入进行,有市场人士估计,央企会选择回购“性价比”较高的子公司使其退市这一私有化道路,并利用行业变化的有利时机,争取掌握整合的主动权。从行业的角度看,整合有利于减少关联交易,提高经营效率;从股改角度看,作为大股东的中国石油事实上已经不需要股改了。

        这些都为今后中国石油可能在A股市场上市创造了条件。近期,“中铝系”也有所动作。中国铝业准备收购焦作万方,实施整合和回购计划。另一家大型央企中国石化同样面临整合、回购的复杂性问题。

        业内人士称,央企并购整合是顺应股改而诞生的,如果通过并购上市子公司然后再整体上市的成本要小于股改所付出的代价,那么控股公司还不如进行子公司的并购整合。由于并购几乎都是以高溢价来进行,因此央企并购对市场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

        外资并购:举重or负重

        凯雷、华平、黑石、新桥、磐石,这一个个海外基金今年在国内资本市场也开始翻云覆雨,徐工科技、哈药集团、华夏银行等纷纷与这些境外资本结缘。

        10月25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凯雷集团签署协议,凯雷将出资3.75亿美元现金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权。由于徐工机械持有徐工科技43%的股份,凯雷已向深交所提交了要约收购申请。

        而据不完全估计,在今年成立的海外私募基金中,已有近20只针对亚太地区的基金成立,每只规模都超过10亿美元,其中不乏凯雷、华平、黑石、新桥以及欧洲的3i集团等国际大型私募基金公司。

        “中国热”正在越来越深地影响着全球机构的视野。中国已占亚洲区集资总额的65%。业内人士粗略地估计,2005年国际私募基金在中国的规模达到300亿美元左右。而私募基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进入步伐已经悄然加快。

        对于外资并购,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能够举起杠铃并放下,叫举重;而举起杠铃放不下来,叫负重。徐工引资改制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留自己的品牌,用人家资本市场的钱,打造中国徐工的品牌,何乐而不为?!”只要实现了共赢,2006年,也许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上市公司与境外资金牵手。(记者 潘红敏/证券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104,114, 栏目计数: 6,164,961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