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黑色系期货集体“开挂” 背后究竟啥原因? (2019-06-12)
  • 三大央企联手进入共享出行市场 资源整合、合作发展将成发展趋势 (2018-07-24)
  • 比特币期货首秀:暴涨逾3000美元 两次触发熔断! (2017-12-11)
  • 广西已有40家糖厂开榨 新糖价格6400-6500元/吨 (2017-12-08)
  • 统计局: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玉米播种面积减少较多 (2017-12-08)
  • 纺织企业苦乐不均 明年种植情况尚需考虑 (2017-12-07)
  • 油价六连阳创近9个月来新高 (2012-02-21)
  • 棉花 资金促“花开” 供需压“花期” (2011-09-09)
  • 纽约金价25日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上扬 (2011-05-26)
  • 国际油价25日继续上涨 (2011-05-26)
  • 美元走势疲软 国际油价创两年半新高 (2011-04-07)
  • 国际油价31日创两年半新高 (2011-04-01)
  • 铅期货今日上市交易 (2011-03-24)
  • 利比亚战火烘热大宗商品 蝴蝶效应扩散全球 (2011-03-22)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商品及期货 >> 商品期货 >> 动态信息

    国储平抑铜价 又一场“金融保卫战”

    2005-11-24 07:51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常清

      在铜价不断创出历史天价、中国相关工业企业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储局近期向市场投放所持有的作为商业库存的铜,发挥其调节功能,平抑铜价。笔者认为,对此不应仅从国储局反周期调节角度来理解,还应从捍卫国家经济利益高度来看待。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是继我国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之后,又一次捍卫国家利益的举动。

      铜价已不反映供求关系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是由于中国只是一个加工制造业大国,不拥有大宗能源、原材料商品定价权,所以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原材料近年来都创出历史天价,而出口制成品价格则不断下跌,中国经济发展成本高昂。在国际市场上一些机构无限夸大“中国因素”,不断推高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使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严重背离了其本身供求关系。如铜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因为中国是最大铜进口国;同样作为有色金属的锡和钨却仍处历史低价,因为中国是出口国。

      国际铜价自2003年之后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其影响因素很复杂,有供求缺口、汇率变动、市场结构以及心理预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机构炒做“中国因素”。实际上,从ICSG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全世界总的铜需求量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只是一些低端加工制造业转移至中国;而欧美、日本需求下降,表现为需求结构性变动。铜的总需求量与上年同期相比还下降1.2%。

      从11月份发布的ICSG最新数据来看,今年铜市场缺口缩小到12.2万吨,而2004年缺口高达84.3万吨,2006年精炼铜市场将逐渐走向过剩,预期过剩达到29.5万吨。而美元也已见底回升,世界性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因此,无论是对铜看涨或看跌人士都有共同结论:铜价已不反映其供求关系,而成为一种“金融商品”,市场结构和心理预期在铜价形成中起到决定作用。

      基金挤仓令价格扭曲

      所谓铜市场结构是市场力量多空对比。一段时期以来,铜多方一直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各种基金,这些基金将铜作为其产品组合一部分。而空方有相当部分是中国保值空头和套利空头。中国许多企业由于进口需要,在国外进行空头套期保值;而更多空头则是跨市套利空头,即在国外市场做空、国内市场做多,据说持仓量最大时达到50至80万吨。中国作为一个大的铜净进口国,在国际市场做空,必然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基金“狩猎”目标。因而出现了基金不断挤空,铜价格不断上涨,严重脱离供求关系局面。这些套利空头的出现,是因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对“中国因素”认识的分歧。中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真实需求有着深刻理解,共同看法是“中国需求并没有像国外机构炒做的那样巨大”,所以国内期货、现货市场价格相对于国际价格偏低。在这种情况下,过去许多跨市套利者,从“伦敦买入国内卖出”,转化为“伦敦卖出国内买入”,在国外成为空头持有者,成为国外基金挤仓对象。由于基金挤仓,整个市场就产生了一种恐慌心理预期,即铜价与供求无关,是一个不断上涨局面。

      国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与欧美、日本当时经济崛起有较大差异的是,中国经济崛起碰到的是国际市场挤压问题,即“进口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往往处于天价,而出口制成品处于地价”。在铜价格严重脱离供求关系,进入疯狂市场挤压状态的时候,国内相对应加工工业面临极大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物资储备局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出发,在国内市场抛出商业库存,平抑物价,狙击国外投机力量,是在新的经济格局下,保护民族工业免受灭顶之灾的一种新尝试。这将可能改变当前恶劣市场条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因此,对于国储这次战略举措,不仅仅理解为反周期调节,而应该上升到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认识。正如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时一位有识之士所言:“环顾今日之世界,纯粹以自由市场原则只存在于经济学家头脑中和教科书上。任何政府在国民经济基础和民众根本利益遭受威胁时,都有责任采取必要的、合理的干预行动,否则就是失职”,“完全自由市场经济根本不存在,所有政府都要保障本国或本地区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保障本地区市民切身利益,这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国储这次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而平抑铜价行为,操作艺术相当高明。有一位资深有色金属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次行动会事半功倍,因为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举动:铜价并不反应供求关系变动,处于历史上从未见到过的高位,而且是在国际铜研究机构预测2006年铜将会出现供过于求条件下,国储出手将会一击即中,将铜价格回复到正常供求水平。

      走出“影子市场”困境

      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是,中国期货市场迫切需要快速发展。如有色金属市场方面,上海期货交易所需要迅速发展交易规模和扩大辐射面,走出“影子市场”的困境。实际上,近几年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虽然与LME铜期货价格同步,但开始反映中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认识。这一段时期来国内价格常常大幅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这也说明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正在走向独立和成熟。

      同时国储这次抛铜,在期货市场上终于出现了能与国际机构投资者抗衡、有话语权的机构投资者。它的这一战略举措,将使铜价最终向供求关系回归,正常反映“中国因素”。这也有利于发展国内期货市场,为国内有色金属市场走出“影子市场”,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39,696,041, 栏目计数: 773,520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