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伸向上市公司的“黑手”何时休 2005-09-21 07:40
9月18日,深圳证交所发布了《关于对安徽省科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予以公开谴责的公告》。这也标志着中国证监会对科苑集团的调查已基本结束。经过4个多月的审核取证之后,科苑集团的违法违规问题逐渐大白于天下。 在公告中,深交所共披露科苑集团“三宗罪”。其一“违规资金拆借”:在2001年至2003年间,该集团分别拆借给上海坤源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资金1.8亿元、1.78亿元、1.78亿元;同时,2003年该集团还拆借给上海润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资金6000万元。多项违规拆借造成的资金漏洞超过2亿元。其二“大股东占款”:截至去年年末,公司控股股东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占用科苑集团资金余额达3276.81万元。其三“违规担保”:截至2004年12月31日,该集团为实际控制人上海庆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500万元借款提供违规担保,同时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2200万元借款提供违规质押担保。 其实早在今年6月16日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科苑集团之前,种种迹象便已表明科苑集团潜藏的危机。科苑集团的董事、独董以及监事频繁的出现人事变更;今年5月,公司还以工作失误为托词,披露2004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失实;3月,公司第一大股东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还披露,其持有的科苑集团4156万股股权由于借款担保、借款合同纠纷等原因,已经全部被质押或司法冻结。 在证监会正式展开立案调查前,科苑集团的股价已跌至3元附近,与今年年初相比跌幅超过近60%。众多股民被深度套牢,公司的实际大股东上海庆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技术研究所77.39%的股权)也急于脱身。 庆安科技于6月16日和9月1日,先后将科苑集团第一大股东技术研究所23.72%、20%股权转让给长德股份和华赣实业。这样,通过两次股权转让,庆安科技对科苑集团的间接控股比例由原来的34.21%,下降至目前的14.89%。 刚刚入主科苑集团时,还曾信誓旦旦壮大科苑的庆安科技,交上的答卷就是净资产收益率连年为负,仅2003年为可怜的0.32%,今年中期又降至-12%;公司主营业务更是伤痕累累,占比高达67%的生化业务毛利率仅为8.43%。“一股独大”庆安科技,在上市公司无法在业绩上给予回报时,歪主意便打到银行贷款和公司资产上了。于是科苑集团违规拆借和大股东占款等形形色色转移资金的丑剧便接连上演了。 若想斩断伸向上市公司的“黑手”,便要探究其主因和诱因。大股东转移上市公司财富的根源就是利益驱动,他们看中了资本市场融资和银行高额贷款这些诱人的“奶酪”,在获得控制权后对产业毫无心思,而是苦心经营掠夺财富的勾当。业内人士对此已开出良方,那就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完善是需要过程的,所以现在更重要的是监管、自律以及法律等市场大环境的建设。 监管不力、行业自律性缺失、法律法规不能有效制衡违规行为,客观上成为了“黑手”猖獗的诱因。由于法律上对相关责任人的惩罚力度过小,而投资者上诉索赔的成本又过高,“黑手”们便有恃无恐,置监管法规于不顾,频频铤而走险。所以,杜绝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不能仅仅坐等公司治理结构的长期建设,还需要提倡“全民监管”意识,在法律上保证投资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低成本和可行性,管理层更要有一查到底、查到违规者“财”“信”全无的力度和决心。只有体制上保证、制度上制衡、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全民监督、市场环境令违规者无处藏身,这样才可以从根本和源头上斩断伸向上市公司的“黑手”。(记者宋海蛟/金融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