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云南白药尴尬“下嫁”外资

    2005-08-31 10:09




        专家指出,本土化才应是中药国际化的正确途径,我国中药企业应制定中药的标准,让外国和我国接轨  

        上周五,爱尔兰Alltracel公司与云南白药签署了共同致力于在中国及国际市场推广和发展Alltracel m.docTM止血技术产品的协议。而作为中国伤科的第一品牌,云南白药去年的净利润已经约占Alltracel公司今年在全球市场销售总额的70%了。  

        "下嫁"事出有因  

        云南白药的此次合作,主要是希望借Alltracel公司的专利技术升级换代自己产品的剂型,以实现中药产品的国际化。在中药专家看来,中药产品类似的"下嫁",折射了中药难破国际化坚冰的尴尬现实。  

        按照Alltracel公司与云南白药签署的协议,Alltracel m.docTM专利止血技术与云南白药进行技术开发及品牌合作,实现在云南白药的本地化生产,计划从2006年开始在中国范围内销售伤口护理产品,进而走向国际市场。此外,Alltracel公司和云南白药还将与爱尔兰和捷克的科研院所合作在止血领域进行项目研发。  

        对于双方的投入及未来的回报,Alltracel公司与云南白药均表现得讳莫如深。但是,这次合作显得并不那么对等。云南白药作为中国伤科的第一品牌,不仅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声誉,甚至在国内几乎称得上是止血产品的代名词了;而且,去年更是实现了1.71亿元的净利润,这比1999年的3350万元增长了4倍多。相反,Alltracel公司今年在全球市场预计的销售总额只有3000万美元,也即云南白药去年的净利润就约占其70%了。此外,创立于1996年的Alltracel公司于2001年在伦敦另类投资市场上市。  

        谁是受益者?  

        在记者的追问下,云南白药集团副总裁杨昌红表示,云南白药主要是看中Alltracel公司先进的技术。希望通过利用Alltracel公司的专利技术,改变云南白药止血产品的膏丸丹散的传统形象,从而在现有气雾剂型产品基础上推出更加国际化的产品。中药国际化首要的就是解决现代化问题,而Alltracel公司的技术和材料得到了欧盟的认同,从而有助于云南白药开辟国际化的通路。  

        然而,Alltracel公司到底能够为云南白药带来多大的国际销量,目前还存在非常大的变数。在和云南白药合作之前,Alltracel公司已经和全球的50个品牌存在合作关系了。尽管Alltracel公司傍有诺华制药等行业大款,但其销售量表明云南白药能够从中把握的机会似乎并不大。相反,Alltracel公司却可以借云南白药的盛名而迅速进入中国市场。或许正因为如此,Alltracel公司总裁兼首席营销官诺埃尔J·图兰才会有如此的感言:"作为中国伤科的第一品牌公司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止血医药品牌,云南白药能成为我们品牌的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国际创伤消费品医药市场,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走向国际须立足本土  

        在有意国际化的中药企业中,云南白药的这种"下嫁"并不少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药国际化已经走过了十多载,但进展始终不大。早在2000年前后,有关部门曾先后力推复方丹参滴丸、大川芎丸等7种中成药分别冲击美国和欧盟的注册大门,但最终都因标准过于苛刻等原因无功而返。无奈之下,同仁堂开辟出了其它中药企业几乎无法复制的"以医带药"国际化路径。  

        其实,在中药研发水平较高的日本和韩国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国中药企业"下嫁"寻求国际化,主要是对加菲猫的名言进行了实践性的运用:"如果敌人难以战胜,就加入他们吧。"而对于中药企业的这种探索,并不为一些专家所看好。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贾谦是坚决反对中药国际化的学者之一,他从1992年开始专门从事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并曾担任科技部"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说,自己刚开始也认为中药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国际化会促进中药现代化,但研究发现本土化才应是中药国际化的正确途径。也就是说,我国的中药企业制定中药的标准,让外国和我国接轨。如果按照西药的标准来制造中药,简直就是要消灭中药。 (记者 陈建军/上海证券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1,959,543, 栏目计数: 6,142,487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