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长虹手机的未知数 2005-06-13 09:15
未进入第二批准入企业名单,究竟谁是操盘手也仍是谜,还没完全跨进手机门槛的国虹数码通讯集团(以下简称国虹)在纷纷传言中首次发布战略规划,绕过低端直奔3G智能手机和个人PC高度集成产品。在国内动荡难测的手机市场,国虹能否打出一片天地暂时存疑。 从消费电子品牌转型数字长虹 自去年7月履新迄今,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先后将多个亏损业务或剥离或转产,又以引进战略投资的形式,接连成立多家范围涉及IT、通讯、网络等产业的合资公司。由四川长虹、广东长虹与江苏长虹合资成立的国虹因此成为长虹整合3C产业、布局通信领域的重要棋子。 曾在TCL电脑主抓市场营销、品牌建设、渠道设计,建树颇丰的朱雪峰此番被长虹高层委以国虹战略总监一职,肩负为长虹这一老牌家电企业顺利进入通讯行业而先行规划之责。据他介绍,国虹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是:集中资源专注于智能电话、3G手机和手提电脑等IT信息产业的研究开发,基本不涉足传统手机行业。加速长虹品牌从一个以彩电为主的消费电子品牌转变为以数字技术涵盖3C产业各领域的数字长虹品牌,也就是说国虹将致力于个人控制、个人通讯、个人计算的终端产品开发。朱雪峰将国虹这个首次对外公布的战略称为 “P3C战略” (Personal computer、Personal consumer electronic、Personal communication,电脑、消费电子、通讯)。 如果仅从国虹的战略看,它契合了目前产业整合及企业调整的大趋势,也就是说,未来只具有单一产品优势或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面临严重生存危机。朱雪峰认为,数字化3C设备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成为下一轮产业竞争的焦点,就像三星把手机取名为ANYCALL,SONY把笔记本电脑取名为VAIO一样,长虹将把他们未来开发的手机取名为P3C,追随这一市场的需求。 国虹如果完全放弃低端市场,也就意味着要放弃目前60%以上的用户,对新进入企业来说似乎有点冒险。“但此时再进入和滞留低端领域,无疑死路一条。因为这个领域品牌高度分散,竞争高度集中,价格战此起彼伏,利润微乎其微。” 朱雪峰认为长虹集团已有适合的战略布局、相当的技术储备和足够的资源优势支撑国虹在“少数派、高利润”市场获得突破。 但如果按照国虹的规划,跳过传统手机,直接从智能手机或3G手机切入,难度也很大。目前智能手机的主流市场地位并未形成,国虹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并不明显,与在这个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洋品牌发生碰撞,短期内可能收益甚微,尤其是我国3G政策仍不明朗,国外企业专利费利剑高悬,市场风险更是未知数。 条件是否成熟? 进入市场可以有先后,但最终决定市场地位的也许并不是进入的时间。如果我们首先肯定国虹在战略制定上是正确的,代表这个尚未迈入市场的企业最少“做对了事”,那么,其他条件是否成熟? 首先,我国对进入手机领域的企业从发牌到准入,毕竟还有限制,而国虹在两次准入名单中未见身影,这是国虹产品进入市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据朱雪峰介绍:“长虹没有获得准入,是因为递交申请的时间比较晚。国虹作为长虹集团的核心业务、战略业务、新兴业务单元,不会因牌照放慢进军通讯数码产业的步伐。” 其次,我国有句俗话“做对事,找对人”,如果我们认为国虹已经做对了事,是否也找对了人? 已转战国虹的原TCL手机人士这样告诉记者:“我们的工作状态就像当初在TCL手机创业时一样兴奋和投入,所不同的是,我们拥有了经验少了盲目。”国虹之所以被舆论广泛关注,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原TCL手机精锐部队几乎全部转投长虹,目前已有至少20多名万明坚(原TCL移动董事长)的旧部将国虹骨架搭建完毕。万明坚来与不来至今仍无定论。虽然是一批曾经创造TCL神化的人,但此时的手机市场远不是TCL手机当初创造“神话”的环境,有了这些人、有了战略方向能否就有了未来还要看具体的执行及适合的市场策略和战术。 另外,目前一个严峻近乎残酷的现实是中国目前已有手机厂家达67家之多。据相关机构调查,目前国产手机的产能已经达到了5亿部,但每年新增的手机需求量却只有6000万部。国内手机已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产业环境更加恶劣复杂,长虹现在进入这个行业,是不是晚了点或者说风险更大? 朱雪锋回应说,“这就是所谓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市场并不因为进入早晚而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刘燕/中国经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