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辩题转移——目击清华同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沟通会 2005-05-11 08:49
记者 王泓 北京海淀惹眼的同方写字楼。窗外,是京城5月少有的细雨。清华同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沟通会在此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岑章志、公司董事长兼大股东清华控股董事长荣泳霖、公司总经理陆致成到场。分置改革保荐人西南证券,华夏、博时、华安、易方达等基金,以及部分券商代表出席,还有媒体。 “拿出一个让股民和国家都非常满意的方案很难,但我们尽最大努力。”这是岑校长的开场白。 “同方历经多次资本市场创新。从高校企业上市,到吸收合并鲁颖电子,再到如今的分置改革试点。我们几年来一直考虑此事,如今又是机遇。”这是荣泳霖的发言。接着,他介绍了两个选择方案的思路及特点。“总思路是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0转增8或10,非流通股东放弃转增权而获得流通权,降低非流通股东股权比例,达到两类股东的利益平衡。方案特点是给流通股东以力所能及的补偿,非流通股东亦能保值增值,而且方案简便易于操作。” “如果对流通股东实施10转10,按照停牌前收盘价8.7元,流通股东的成本为4.35元,而除权后价格为5.9元,这就产生35.6%的向上空间。而大股东的帐面净资产则从15亿降到10亿。” 不料,同方的代表话音未落,一位显然不愿领情的基金代表发言:“大股东让利本来就是试点的基本思路。但我们看来,这是对现成办法的选择,只能二选一,流通股东并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方案,到时候股东大会不可能表决其他方案。如果每人都提,很有可能提出10送20的方案。” “你说的有道理,理论上每个股东都有可能提出不同的方案。但公司与保荐人经过认真磋商,认为其他方式如缩股等的确不可行,我们确实从流通股东的角度考虑了很多。况且,今天这个会是董事会前的一个初步沟通。” 小小的争论仅持续了几分钟。随后,话题悄然发生变化。 “对非流通股东而言,全流通对我们是件大好事。一是形成国际化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二是今后股价的变化真正成为大股东的切肤之痒,根本利益从中体现,期权激励等措施也真正可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不流通,大股东经营公司主要靠觉悟,因为一切围绕净资产算帐;流通后,不用督促,身家性命全靠股价体现了。” 对公司代表的发言,基金代表加以延展:“其实,对我们来说,让不让利、让几分利,并不是本质问题。要知道,除权后,投资者不能有任何幻想,只能看业绩能否支撑股本扩张。现在中国股市整体估值重心下移,事实上正不断接近假定全流通的估值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业绩上不去,试点除权对流通股东只能形成极其短期的效益,长期来看,无法脱离市场趋势。我也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真是那样,是否成为分置改革试点,对公司而言,仅仅是死刑或死缓的区别。” 场面平静。这几句话,显然被同方代表理解为逆耳忠言。于是,接下来,双方围绕公司经营管理、战略投资、产业选择,乃至产品与人才等细致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其间有争论,也有共识。 “校企的资源在于强大的源源不断的后备科技与人才,关键是转化为市场和利润。为跳得更高,跑得更远,就要先蹲一下。过去两年同方就处于“蹲”的阶段,改善经营管理,调整产业结构。软件、计算机、数字电视、能源环境、投资五大产业逐渐进入赢利期,发展前景良好。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希望所有流通股东也有这样的信心。”荣泳霖的一席话算是给大家打了气。 (补记——今天凌晨1时,记者获知清华同方试点方案的表述口径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7515609股,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非流通股东可获得的转增股份,使流通股股东实际获得每10股转增10股的股份。) (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