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2004年年报披露落幕 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2005-04-30 11:42
□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41元,同比增长22.9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同比提高1.61个百分点 □加权平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523元,同比增长11.99% 调控左右行业冷暖 项目储备决定钱景 油价钢价搅动全局 港口航运尽享景气 分红派现日渐丰厚 转增股本迅猛增加 关联清欠初见成效 担保黑洞风险犹存 资产重组花样翻新 T族公司期待质变 价值成长机构追捧 酸甜苦辣喜好不同 整体估值基本合理 个股分化凸现良机 公司质地仔细甄别 股息策略还需慎用 季报业绩增速下滑 盈利预测预知未来 沪市 业绩增幅超过两成 记者 周沪 上海报道 据上证所消息,截至2005年4月30日,沪市上市公司2004年度报告的披露工作基本结束。除ST金荔、大众公用两家公司外,共有836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4年度报告,其中新上市公司中材国际通过上市公告书披露了2004年度主要财务数据。 据统计分析,沪市上市公司2004年年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业绩大幅提升,上证50指数成份股公司业绩更为突出。统计数据显示,沪市上市公司2004年整体业绩大幅增长,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加权平均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分别达到0.2632元、9.839%、2.675元,与2003年年报相关指标相比,分别上升27.03%、26.14%、0.64%。从利润构成来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2004年度,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了约29.62%。 上证50指数成份股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0.3575元和14.04%,大大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大盘绩优公司已成为支撑沪市整体业绩的中流砥柱; 2、亏损公司比例与上年基本持平,业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比较明显。在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提高的情况下,2004年度仍有82家公司出现亏损,占总数的9.81%,与上年基本持平。亏损公司中,新亏损公司有47家,有15家公司因连续2年亏损其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10家公司因连续3年亏损已被或将被暂停上市。*ST达尔曼由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04年半年报已于2005年3月25日被终止上市。 2004年度实现扭亏为盈的公司有51家,截至目前有4家公司已被撤销特别处理,16家公司已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其中11家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转为特别处理。 3、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对股东的投资回报,现金分红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共有515家公司在2004年年报中提出了股利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方案,占披露2004年年报公司总数的61.60%,高于2003年年报的54.83%;其中,拟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有497家,占披露2004年年报公司总数的59.45%,高于2003年年报的50.99%,拟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占上市公司总体净利润金额的比例高达41.9%。 4、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有所回升。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下降之后,2004年又有所回升。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披露2004年年报的836家公司中,有765家公司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71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为8.49%,高于2003年年报的7.30%。71家非标准审计意见中,30家为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意见,20家为保留意见,13家为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8家被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意见。 据悉,为做好本次年报披露工作,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上证所有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辅导工作: 1、按照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经过前期的试点和实践,上证所进一步推广了基于XBRL标准的定期报告标准化报送系统,2004年年报全面采用了定期报告标准化报送系统。该系统的全面推广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报送效率; 2、2005年1月上旬,上证所有关部门举办了四次上市公司年报工作会议,专门讲解了新修订的年报准则和定期报告标准化报送系统的使用要求; 3、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和《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上证所有关部门在年报披露过程中,通过上证所网站上市公司专区制定并发布了有关“持续督导期间公司自查及保荐机构审阅的工作要求”“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格式指引”“日常关联交易的预计、审议和披露”等的12个年报工作备忘录,其中,特别对保荐机构履行持续督导义务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对上市公司刊登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上市公司日常性关联交易的审议和披露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4、建立了上市公司年报业绩快报制度。2005年2月4日,上证所发布了《关于鼓励上市公司披露年报业绩快报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在面临政府部门统计经济数据等类似情形可能导致业绩数据提前泄漏的情况下,通过业绩快报的形式,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公平性; 目前上证所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2004年年报的事后审核工作,全部审核工作预计将于5月底结束。 深市 盈利质量持续提高 记者 李宇 深圳报道 记者昨日从深交所获悉,截至4月30日,该所502家上市公司(不含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除古井贡、中科健、深本实、菲菲农业等4家公司外,均按规定如期披露了2004年年度报告。已披露年报上市公司2004年平均实现净利润7606万元,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8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07%,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6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9%、11.6%、11.0%、0.6%。总体来看,深市2004年报呈现以下特征: 业绩指标有较大增长,盈利质量持续提高 深市有406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公司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从2003年的0.25元增加至0.31元,增长幅度超过24%;其中每股收益超过0.5元的公司有47家,比2003年的30家增长了57%,中集集团、扬子石化每股收益更是分别高达2.37元和2元。 数据显示,深市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上升。2004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0.3亿元,比2003年的15.1亿元增长34%;主营业务利润为3.50亿元,比2003年的2.82亿元增长2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平均净利润达到了7476万元,比2003年的5897万元增长27%;加权平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39元,比2003年的0.35元增长11%。上述数据显示深市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在持续提高。 大部分行业利润明显上升 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深市采掘业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位居各行业之首,达到0.59元,并比去年同期的0.37元上升58%;房地产业在经历宏观调控后全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实现每股收益超过0.21元,比2003年增长69%。金融、保险业受宏观调控及监管政策的影响,每股收益由2003年的0.11元下降为-0.10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盈利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平均每股收益由2003年的0.35元下降为0.24元,降幅高达32%。 现金分红能力和意识不断提高2004年度深市提出分红及转增等分配方案的公司有212家,占已披露年报公司总家数的43%,其中九成以上的公司提出了现金分红方案。初步统计,派现总额超过195亿元,每家公司平均派现金额达到9500万元以上,比2003年增加25%左右,平均派现比例超过60%,比2003年增长9%,以上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能力和意识在不断提高。 亏损面有所扩大,巨亏公司引人注目 深市2004年有92家公司业绩出现亏损,与去年75家亏损公司相比,亏损面扩大20%左右,亏损总额和平均亏损额分别为63亿元和1.78亿元,平均每股亏损达到0.64元,比2003年的每股亏损0.53元上升了20%,显示亏损公司的情况有所恶化。其中,每股亏损超过0.5元的公司达到42家,重庆实业、炎黄在线等公司更出现了每股巨亏14.08元、6.53元的极端情况。 年报预约执行较好,业绩预告情况不佳 为了做好年报均衡披露,深交所今年严格了年报披露预约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次年报披露过程中,晚于预约时间披露年报的公司仅有35家,占深市公司总数的比例不到7%,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披露目标。在业绩预告披露方面,深市公司有97家按要求在2005年1月1日至1月31日期间披露了业绩预告,但是有51家集中在1月31日期限届满前最后5天才披露。此外,还有36家逾期刊登业绩预告,反映上市公司对业绩预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还有待改善。 根据有关要求,深交所2004年年报事后审查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截至4月30日,深交所共发出年报问询函195份,要求51家公司刊登了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针对事后审查发现的问题,深交所正进行了解核实,并将于近期对年报披露中存在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进行处理。 另外,截至发稿时,除未披露2004年年报的4家公司,以及圣方科技和华信股份共6家公司外,深交所上市公司(不含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2005年第一季报的披露工作也已经完成。统计结果表明,深市公司2005年一季度平均实现净利润2342万元,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5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25%,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685元。(中证网)(详见中国证券报特刊01版-28版)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