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沉默中孕育 长虹手机择机而发? 2005-04-12 07:49
3月31日,这天对于华为、海信、大显、奥克斯和江苏高通这5家企业而言无疑是个大喜的日子。经过发改委的审核,上述五家企业拿到了渴望已久的手机生产牌照,成为新的手机生产核准制下的第一批受益者。而之前高调宣布进军手机领域的长虹却不在此列。 有媒体报道称,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在发改委此次名单出台后表示,“根据发改委的名单,国虹通讯还不能生产手机,但长虹将研制除手机之外的其他移动终端产品。”难道长虹的“手机计划”又生变故?! 未在第一时间申请牌照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长虹在国内彩电业中的领先优势被逐渐削弱。3月19日,长虹宣布2004年预亏达37亿元。 3月28日,“中国科技城投资合作洽谈会暨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合作论坛”峰会在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召开。长虹董事长赵勇表示,未来长虹将通过战略合作和战略转型走出低谷。 “坦率地说,长虹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市场时代”。赵勇表示。 在37亿的巨亏之下,长虹宣布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通讯和科技信息产业上,而手机更是在新战略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针对通讯业,长虹与旗下的广东长虹和江苏长虹两家子公司合资组建了“国虹通讯数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的主营业务锁定为“通讯终端、网络终端及其他个人移动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投资金额正好是2亿元,也就是手机生产核准制执行后发改委规定的最低数额。 然而看似志在必得的长虹却没能第一时间拿到手机生产许可。记者了解到,此次长虹甚至根本没有加入第一批的角逐。 “我们没有申请。” 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向记者透露,“外界感觉长虹此次十分高调是因为媒体对长虹的关注。不能说我们今天成立公司,明天就必须拿到牌照。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战略步骤,而不是靠外界舆论来推动我们的发展。”而至于目前长虹申请手机生产许可的进展情况,刘中海表示至今还不方便透露。 而对于此前媒体披露的长虹将转而“研制除手机之外的其他移动终端产品”,刘海中更是予以坚决否认。 但第一批名单出台之后,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核准的5家企业将年新增生产能力约1100万部,这对于产能本已严重过剩的手机产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发改委之前的态度就是认为国内手机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从引导企业理性投资的角度出发,可能会在此后的第二批、第三批企业审核中,在操作层面提高门槛”。 而对于像长虹这样没能在第一时间跻身于“有牌一族”的厂商而言,错过第一批是否就意味着错过了最佳时机呢? 牌照大门势必永远开启? 对于“发改委可能重新收紧牌照发放的口袋”的担忧,发改委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所主任王学庆表示,这种担心完全多余。 “之前国家的确是不希望有这么多企业涌入手机制造行业的,而在《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后,大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国家的态度也就发生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王学庆说。 但随着牌照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手机生产的行列,产能过剩的局面也将持续下去。对此,王学庆表示:“我个人认为手机生产同其他家用电器一样,产能过剩的问题应该交由市场去处理,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加以限制。牌照发放后,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应该由企业自己承担。未来发改委不会也不应该再次收紧对牌照的发放。” “至于发改委在几次文件中提到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仅此而已。”王学庆说。 由此看来,对于长虹而言,机会还在后面。 (财经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