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轮胎业上市公司涉外婚姻因何破裂 2005-03-31 09:02
继青岛双星与德国大陆的合资胎死腹中之后,风神股份与意大利皮列里公司的合作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主持人:万宁 嘉 宾:西南证券 张鹏 主持人:目前,轮胎行业的上市公司并不多,仅有桦林轮胎、轮胎橡胶、黔轮胎、风神股份、黄海股份、青岛双星等几家。如同其他开放性行业一样,外资并购、合资正成为轮胎上市公司近两年的热门话题。然而,尽管合资合作已成为共识,但在具体操作的层面上,却似乎出现了诸多障碍。以此次青岛双星与德国大陆的合资破裂为例,究竟由谁来掌握合资公司的控股权,成为双方难以弥合的分歧,并最终导致合资破裂。而据了解,风神股份终止与皮列里的合作,主要原因也是在于双方对合资公司出口经营控制权的归属上难以达成一致。 张鹏:合资双方存在分歧是难免的,这就需要双方坐下来沟通协商。风神股份与青岛双星合资的同时搁浅,虽然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但这也凸显了目前轮胎行业中外合资进程中存在的双方在收购价格、经营理念、合资方式等方面的冲突和差异。 对国外轮胎公司而言,出售技术,不需要动用自身的资金,可以配套出售设备和备件,在获得不菲利润的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是皮列里等二流公司的首选;对于米其林、固特异和普利斯通三家顶级公司而言,最大的担心是技术流失,因此往往采取独资的形式,走精品和高端的路子。 除此之外,留给双方合资合作的空间并不很大。而从实际效果看,合资轮胎公司经营情况也往往不理想,以轮胎橡胶与米其林成立的合资公司为例,业绩一直欠佳,2004年产量还同比下降3.20%,而韩泰、佳通、正新等独资公司的产量都同比增长了30%以上。需要指出的是,合资双方公司的企业文化差异不可忽视。 主持人:青岛双星在宣布终止与德国大陆合作的同时,已经明确表示相关外国公司正与公司进行接触,寻求合资合作。如果目光放得稍远一点,我们发现国内其他轮胎上市公司基本都与外资有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如轮胎橡胶与米其林成立合资公司,桦林轮胎被佳通轮胎收购;2002年黄海股份上市后,有关合资的传闻也曾甚嚣尘上。尽管两家轮胎企业与外资的合作先后触礁,但“请进来,走出去”显然已是大势所趋。 张鹏:国内轮胎公司崇尚“洋务运动”,有一定的必然性。这可以从三方面加以佐证。 其一是兼并收购已成为世界轮胎行业的发展趋势,从普利斯通收购凡士通,到米其林接收维堡,行业内的深层次整合一直在继续。 其二是目前世界上三家顶级轮胎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57%,而国内最大的15家公司只有不到4%,国内外轮胎公司实力相差相当悬殊。 其三是轮胎行业的研发非常关键,而国内企业根本不具备技术开发能力,以美国固特异公司为例,其开发的“IM?鄄PACT”技术耗资6亿美元,相当于国内10大轮胎企业2002年利润总额之和的4倍。因此,国内几乎所有的轮胎公司都意识到了,如果不与国外公司结盟,将来的发展道路将会越走越窄。 主持人:据了解,国内的轮胎市场需求广阔。2005年,我国轮胎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22亿套,产量将达到1.22-1.30亿套。在巨大的市场面前,近年来包括美国“固特异”、日本“普利斯通”和法国“米其林”三巨头在内的世界轮胎列强,纷纷挟资金和技术优势杀入中国市场,而这也为国内轮胎企业纷纷通过各种形式与国际轮胎巨头合作提供了条件。 张鹏:对国外公司而言,在中国投资主要是因为看好市场的增长前景和自身的发展空间。据有关方面预测,中国未来几年轮胎消费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10%以上,也有专家看到20%左右的,仅此一项,就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细分市场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目前国际轮胎细分市场上,基本为米其林、固特异和普里斯通三强所主导:在美国市场上,固特异以25%处于领先水平;日本市场上,本土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接近100%;欧洲市场上,米其林以28%排在首位。对于像大陆、皮列里、佳通、库珀、锦湖、韩泰等二流公司而言,只有在中国市场才有可能大显身手。(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