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增强投资信心 储蓄入市应成主渠 2003-05-17 20:23
记者 卢怀谦 4万亿元新增资金流入股市,我国股市流通市值将从目前的1.4万亿元到5.4万亿元,劲增285%,居民收入过分集中于银行储蓄的系统风险将迎刃而解…… 当然,这只是我们参照美国人的投资理念,作出的一个大胆假设。 美国人是如何分配非消费性收入的呢?他们把“鸡蛋”放在5个篮子里:一是储蓄,约占个人投资额的15%,其特点是低风险、低收益;二是股票,约占个人投资额的40%,其收益和风险都比较大;三是保险和养老金,约占投资额的20%,是重要的投资组成部分;四是债券,有一定收益,并有高度的流动性,占投资额的10%左右;五是其他投资方式,如购买外汇等。相比之下,我国国民把非消费性收入过于集中于银行储蓄这一传统篮子里。能否通过进一步发展股票市场来分流储蓄,以及股票市场能在多大程度上分流储蓄,这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认为,把一部分居民储蓄转换成其他投资方式,是他们长时间以来一直研究的问题,目前感到“很头疼”。“证券市场应该是我国居民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最主要渠道,”但眼下尚难实现。 李扬认为,“过去是通过银行贷款或直接购买国债的渠道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但是随着居民收入逐渐增长,这些渠道已显得过于狭窄,非银行的转化渠道亟待发展。” 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储蓄资金的积累为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断攀高的居民储蓄成为孕育“大牛市”的潜在因素。有人对1960-1984年期间美国股票市场市价总值与居民储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股市规模随着居民储蓄规模的增加而扩大。二者如影随形,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多次断言:“高储蓄率是中国股市动力之一,中国证券业潜力巨大。”毕竟,深沪股市的流通市值至2003年1月末不过12946.69亿元,仅与1月末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12309亿元大体相当。 在我国前几年的牛市行情中,股市一度曾成为部分储蓄资金的“聚宝盆”。资料显示,股指的波动与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近年来总是存在此消彼长的“跷跷板关系”:股市交易金额多的年份,储蓄增加额就少,反之亦然。例如,1997年至2001年上半年,股市持续走牛,居民储蓄同比增速随之下降。上证综指从1997年初的917.02点,一路上涨至2000年末的2053.70点,这4年的居民储蓄增长率,则分别从1996年的30%下降到20%、15%、12%、7.9%。 可是,由于国有股减持等因素的影响,2001年下半年以来大量资金开始流出股市,上证综指在前年跌幅达20.61%的基础上,去年跌幅仍高达17.51%。央行调查也显示,2002年国内居民选择投资股票的人数仅占7%,跌至近两年来的最低点,而居民储蓄余额则剧升至目前的10.27万亿元。 如何完成从1.4万亿元到5.4万亿元的历史跨越?解决之道就在居民储蓄之中,但决不是强买强卖。正如西谚所云:“你可以将一匹马赶到河边,但你并不能使它喝水。” 应当看到,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投资者心理预期的稳定,他们不敢把银行里的存款放心地转为证券化资产。此外,证券市场上长期存在的问题,诸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内幕交易问题、资产质量问题、中介机构责任问题等,也同样严重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只有这些问题找到投资者认可的解决之道并成功实施后,大量居民储蓄进入股市方能水到渠成。(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