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思源电气:以“小人之心”看业绩变脸 2005-03-21 09:00
3月12日,思源电气(002028)发布公告称,因主要原材料“取向冷轧硅钢片”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如果公司产品仍维持2004年销售价格,预计2005年公司生产成本因该项因素增加3000万~4000万元,将对公司经营业绩有重大不利影响。 点评:不到100字的公告,把前期股价牛气冲天的思源电气直接打趴在跌停板上,随后几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持续大幅下跌。而仅仅在10天前,公司公布的年报还形势一片大好,并预测2005年将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净利润6000万元。现在看来,6000万元很可能只是一枕黄粱。 转过头来看看公司股价的走势,这则公告的出台背景令人生疑:2月初,沉寂多时的思源电气股价突然启动并连续大幅攀升,20个交易日内涨幅超过50%,成交量有条不紊地逐级放大,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事实上,思源电气原材料涨价的现象非一朝一夕所形成,从公司年报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取向冷轧硅钢片”从每吨1.3万元上涨到4.2万元,其间经历了一年之久。那么,为什么不在十天前的年报中加以说明,而是作出不切实际的业绩预测呢?这不是误导普通投资者又是什么? 我们不妨以“小人之心”来揣摩一下。二级市场常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当上市公司经营恶化时,常常在信息未披露之前发布利好消息,配合主力趁机拉高出货。其结果往往是主力机构得以脱身,普通投资者深受其害。虽然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思源电气的变脸与市场操纵有关,但是我们保持这份“小人之心”是很必要的。中小投资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而某些机构与公司互相勾结,人为操纵信息披露,利用业绩变脸来达到控制股价的目的,在证券市场上并不是新鲜事。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日趋严格。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依然不少,今年已出现有多家上市公司改变了业绩预测的现象,有些公司竟出现多次变脸现象,使得业绩预告的严肃性大打折扣。说明信息披露不规范的现象依然严重。 由此看来,监管部门在加大执法力度上仍然大有可为。首先,应当严加追究违规公司领导人责任,使那些私欲膨胀、以身试法者得到应有的惩处,使会计信息在法制的维护下恢复其本来面目。其次,立法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制订出具体可行的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和惩处方法,以堵住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法律漏洞。 今年一月,香港政府发表咨询文件,建议将部分涉及股价敏感资料及关连交易的《上市规则》立法,日后上市公司及董事一旦抵触相关条文,证监会及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将有权对责任方处以500万元至800万元的巨额罚款。有意思的是,香港证监会不但支持政府赋予该会罚款权力,更认为当局提出的罚款上限过低,没有阻吓作用,故建议将证监会的罚款上限增加到1000万元,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更应不设罚款上限。虽然此事尚无定论,但香港政府和证监会对惩处违规信息披露的力度由此可见一斑。设想一下,一旦这种条例在国内推行,何人胆敢以身试法? (俞开/中国经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