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八面来风
“政策疲惫症”再现股市 国际著名学者开出挽救危局良方 2005-02-21 08:08
股权分置前先实行市场分置 ———访2004“全国十大财经英才”汪康懋教授 在“政策市”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一个尴尬局面在农历新年后的三个交易日中再次上演:一系列利好政策又遭投资者冷落,“政策救市”似乎变得越来越不灵验。 2月16日,受保险资金入市利好消息刺激,沪深股市在农历新年的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然而,这个利好仅维持一天就遭市场冷落。交易量的逐日萎缩显示投资者对利好政策的反应似乎越发疲惫。 从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入市的重大利好消息回溯到一个月之前的调低印花税率、再到管理层多次意在提振市场的讲话以及证监会停止新股发行,一个接一个利好消息的出台,却均成为短线资金炒作和减仓的机会,而投资者和主流资金反而变得更为谨慎,大盘也屡屡在短暂上攻后破位下行。 市场分置割瘤 “市场一直在用自身不可抗拒的力量修正以往的扭曲。”以创立“汪氏模型”推动中国股市基本面投资而荣登2004年中国“十大财经英才”榜的新加坡交易所总裁顾问、华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名誉院长汪康懋教授表示。根据他对国内上市公司4年的实证研究,坏公司股价高估的数值远超过好公司。 “虽有质优公司在弱市中上升,但好公司的数量抵不过绩差公司的数量和下降幅度,从而使指数一直处于下降走势。”汪教授表示,迫切需要管理层在解决困扰市场已久的股权分置前先进行市场分置。 “解决股权分置的前提是市场分置,境外所有的健康市场都是有分置的”。他表示,中国市场虽然在形式上也有,但没有从本质上进行严格的限制不良公司交易、退市机制,因此导致市场资本在好、坏公司之间混乱配置。 汪教授建议,管理层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时不能搞“一刀切”,只有符合条件的绩优公司才有资格股权分置,这些公司必须是有质量、能够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去的,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坚决不能进行股权分置,“公司质量仍然好坏不分,将会造成市场进一步混乱,不良公司将继续恶化这个市场。”他提出具体建议:将约110多家濒临破产边缘的公司分置到“高风险板”。 “这样按照市场分置的原则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符合资本市场有效配置的原始动机,资本应该用来扶持质量好的企业。”汪康懋博士认为,按照其以成长性和金融风险两项指标所创立的“汪氏模型”的分析,目前在国内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约有142家优质公司和419家较好公司目前具有先行股权分置的资格。 引入境外健康资金造血 股权分置需足够资金,汪教授研究表明,第一批股权分置约需3000亿元资金,而目前全部基金总量尚不足此数,而银行推出大量保本保息理财产品和房地产热又分流了本很弱小的散户资金,对于这个长期困扰股市的资金压力问题,汪康懋认为,可通过引入大规模境外健康资本来解决。 他建议,在2006年中国金融业按WTO承诺全面开放之际,全面引入欧美健康资本,这些资本首先必须是大资本,此外应是严格控制风险的理性投资资本,而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稳健基金只有两种:共同基金和退休基金,具体而言就是欧美国民的退休金和储蓄所投入的基金,其投资政策往往规定:投资要有基本回报,严禁投资二、三线股。因此其性质较对冲基金或其他资金要健康,目前国外有2000多个这种类型基金,而全球排名前200位的共同基金平均规模为800亿美元,两家就相当于中国股市目前流通市值总额。在批准这些资本进入国内股市之前,先要对其投资政策进行审核,在其进入之后须要求其按照在境外健康市场的投资规则进行投资。 “如果没有大机构认购,国内市场目前的资金状况无法撑住大盘股发行,这些健康资金有望将A股所面临的资本量压力解决。”汪教授表示,健康资本还可以帮助维持市场股价的合理价位。 在进行市场分置与引入境外健康资本的同时,汪教授认为,还要同时采用重典与科技手段,加强金融市场的人为道德风险控制。他表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能仅靠政策宣传手段,国外经验证明:只有严厉的执法才是最有效的监管办法。 他建议,应从加强金融稽查、反洗黑钱及资本进出境管理、建立个人资产申报制度、严格执行内线交易法和充公法、追究破产证券公司高管的经济责任等多方面加大金融犯罪成本,从而遏制频发的金融案件,还中国股市一潭健康的“清水”。(国际金融报记者 吴天一)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