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丽 东山
在二级市场的增持步伐停滞半年多之后,金鹰系再次暴发——通过大宗交易,金鹰系终于实现超越南京新百国有第一大股东持股量的初衷。这也是《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出台后,通过市场化的收购行为直接并购上市公司的首例。
南京新百(600682)今日发布公告称,接南京新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因南京新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年2月2日通过大宗交易购入公司流通股17,197,700股,南京新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南京华美联合营销管理有限公司和金鹰申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本公司流通股56,521,88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55%,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南京新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即原新百集团,改制前与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并无股权关系,而是当初南京新百“1+X”改制方案中的X部分。去年4月,南京金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金鹰国际购物集团联袂受让新百集团国有股权,增资并控股设立新的新百投资控股集团。新百投资控股集团被视为未来受让南京新百国有股的主体。此后,通过购入股份和大宗交易,新百投资控股集团成为南京新百第三大股东和第二大流通股股东,而同为金鹰系关联方的金鹰申和华美联合,通过二级市场不断增持、举牌,同时分列南京新百第一、第三大流通股股东,三者共计持有南京新百约17.08%的股权,而国有股股东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4.49%。
有美商独资背景的金鹰系举牌南京新百始于2004年2月,同时高调宣称欲受让南京新百国有股,随后斥巨资展开咄咄逼人的增持、举牌攻势,被市场视为金鹰为在受让国有股的竞争中获得主动而进行的强硬举措和另类对话。让人疑惑的是,在成功受让新百集团国有产权、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并争得一定话语权,金鹰掌门人王恒也“提前”成为南京新百董事长后,在市场看来,金鹰系入主南京新百已经胜券在握时,金鹰系增持、举牌的脚步却戛然而止。
不过,令金鹰始料未及的是,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变数众多,而其与南京新百原班子的磨合也并不顺利,因职工安置等问题还出现了南京新百部分员工短暂的堵门、歇业事件。南京新百国有股转让就此被搁置。南京新百内部人士称,王恒虽为公司董事长,但并没有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因其停留于第二大股东的位置,对此也只能无奈。
但显然,金鹰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此番再度出手,不再采取一个点一个点的举牌方式,而是一步到位,直奔主题,通过大宗交易一举超越国有股股东地位。
分析人士指出,与南方证券违规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不同,金鹰通过增持流通股收购南京新百,是同业间的产业并购,作为市场化收购接管的突出案例,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深远影响将远远大于实际意义。结合雨润持续举牌南京中商等一系列市场收购行为分析,有投资价值的产业并购将成为主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证券市场是有投资价值的,而流通股收购也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改制改革。不过,金鹰对南京新百的收购,还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和确认。即使成了法律意义上的第一大股东,因与国有股股东差距不大,加之南京新百目前的状况,金鹰要实现入主,也许还将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金鹰集团一位核心人士对本报记者说,金鹰董事长王恒目前在国外。金鹰长期看好南京市商业发展前景和南京新百,采取流通股收购是希望通过持股实现投资收益;也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改善南京新百的治理结构,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