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令与征服:摩根*中金--及询价制度后面的利益分割
我把我近五年的读书分成三个阶段,经济,历史,哲学。摩根传是我第一阶段读的书。我把经济方面的书又分为三等,入门读物,初级读物,中级读物。比如著名的经济人物的传记就是很好的入门读物,和这些书类似的还有李嘉诚传,石油风云,烟草命运。
看美国的资本家发家史,就能了解中国资本家的事。前书记赵/紫/阳逝世,作为总书记是不合格的,但不妨碍他的家人成为合格的资本家家,在西门兄弟提醒后,我上网GOOGLE后,想到就是摩根。当那些中小股民一边为股票市场的大跌无奈时,有一些人还会为那些资本大鳄流泪!匪所思夷阿。资本大鄂们尚且都不流泪,就是流泪,也都是小民的鲜血!世界就是那么残酷,这就是世界。
摩根传中,主要写了三代摩根人,英国背景的摩根,摩根,JP摩根。历史跨度是一百年左右,把摩根公司在美国当时经济背景中发展,写的淋漓尽致。是一个金融公司的发展史,也是美国金融的发展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碎片(只是对整体而言,对个体而言是完美的,也只能如此表达碎片。)
中国人给摩根取了更有意思的名字,叫大摩。银行资本,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中,经历过在封建社会的商业银行(贸易银行),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的金融银行,这期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而在新的时代,金融银行又出现巨大变化,投资银行。银行业务的分分合合,分有分的道理,合有合的道理。目前的美国第一流的银行,都不是靠传统的银行的业务为主,而是靠投资。实际上,摩根的公司,早就不存在了,在一次次的合并中,很多时候摩根是被比它大的公司吃掉,但在一个以信誉为第一生命的行业中,摩根的名字也是闪闪发亮的。
中金的大股东背景,摩根斯丹利,建设银行。在前一次的合并交易后,摩根的银行业务和投资业务分开来经营,它的投资部门形成的巨型公司--摩根斯丹利(添惠好象是个更小的还是更大的?),建设银行,周-小-川,吴敬琏,都是渊源很深。
询价制的开始,是中国的股票市场进入了第三阶段,投资和融资。在第一阶段,96年前,(中国股票)市场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是股票!股票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二三百年。(资本主义本身发展有五百年左右,股票,严格意义现代意义的股票,大致是二三百年。)用了几年时间,让中国人感性地认识到了具体的股票。从96年到目前的阶段前,是第二阶段:首要任务:股票是融资的!
大主力,真正的任务就是执行国家命令,征服市场。是谓命令与征服。
在第二阶段,围绕融资为主要目的,还要兼有让银行那时候没有投资方向的资金安排安全的赢利的渠道。按资金打新股,就成了股票的发行制度。而所有的成本都转嫁到股票价格上。所以三高的市场就出现了,高溢价发行,高开。为了维持那样的高风险,还要让大家都高兴,这就是2200的本质。
第三阶段开始了。市场还要有投资的功能。在以前的前提下,市场只有投机,也必然只有投机。难道现在真的有投资了?哈哈。
关键是谁融资,谁投资?当有社保资金,保险资金来了,要满足他们的投资的要求,要满足已经可以站到前台的大资金的投资要求,市场就需要改变融资功能为投资与投机。事实上,投资和投机是很难区分的。
市值配售,原来是很好的机制。把打新股形成的交易高开的利益回到市场的参与者中去,但任何事都有二面性。更重要的是利益分享的群体才是关键。
新股价格原来是政府定的,现在有市场定,这里的市场主体,在目前就是以中金为班长的那个集体。至此以后,市场的参与主体更细分,中金获得的是以前政府的一部分权利,利益,责任。在以后的市场中,正规的投资银行,就成为市场的关键,不单是新股价格,股票价格也是由他们主导。
这样的改革,是和中国的整个改革联系在一起的。政府以后就只管收税,打仗,养老。大部分人都自由了,以前可以靠国家养,从出生到死,实质上是多么负责和美好的社会,但这社会的经济成本过高,结果是必然破产的,苏联就是那样。所以以后,个人是自由了,经济问题找企业,法律问题找法院,军事问题找部队。
参与股票交易,盈亏只和个人有关系的,利益是个人的,职责也是个人。骗子到处有,受骗是被骗人的事;谎言到处有,相信谎言,只是个人负责。
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1-22 16:50:00
股票市场复杂多变,我提供一个极其简单的分析方法
以后市场的主体是基金3000亿,社保资金1000亿,保险资金1000亿,银行的基金1000亿
在一个只有12000亿流通市值的市场里
有价值的股票也就只有6000亿(参与这里的,以投资为基础,加上投机)
另外6000亿的股票就是转规的代价(仅仅投机)
当然,市场还是动态的
有个这个基础
有这些条件
结果其实是很明显的。
买股票的要点是筛出不买的股票
筛到最后能买的股票就很少了
再结合技术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