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上市公司首季业绩大增 2003-05-12 08:35
记者 牛洪军 彭运年 截至4月30日,除宁城老窖和ST中侨等8家上市公司外,沪深两市共有1235家公司披露一季度季报(含1份上市公告书兼季报)。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今年1至3月份全部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052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6%,而去年同期1175家公司上述指标分别为0.0292元和1.16%,同比分别增长80.48%和77.59%。 1235家上市公司中,贵州茅台、厦新电子、韶钢松山分别以每股收益0.79元、0.51元、0.3973元,名列业绩榜三甲,而ST桦林则以每股-0.23元位于亏损之首。有214家公司一季度亏损,占今年披露季报公司的17.33%,较去年同期的亏损比例19.23%,亏损面有所减少。 本次季报披露格式与以往相比,有较大的改进。注重经营业绩的数据信息披露,突出投资者关注的信息,强化披露内容的繁简有序,从而提高了季报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如利润表按照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的要求编制,使投资者对公司利润及构成一目了然;新增加的报告期末股东总数的披露,为投资者的投资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业绩预测及公司对经营计划所作滚动调整的披露,更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和业绩做到事先心中有数,避免踏上业绩地雷。而公司已公告披露过的重大事项信息不再重复披露、本次季报延续2002年年报摘要的简明表格形式披露,则有利于投资者阅读,避免了信息量大、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上市公司的季报披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在业绩预警上,一些多条件、模棱两可的预测容易使投资者在理解上存在歧义;作为重要投资信息的十大股东及其持股变化情况,相当一部分公司略去避而不谈;也由少量公司没有按规定披露去年同期利润表。此外,在披露时间分布上则过于集中,最后几个工作日有上百份季报及几十份年报同时披露,形成信息轰炸,使得季报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