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2-09-07)
  •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 计划筹资100亿美元 (2019-06-27)
  • 国际金价强势反弹创近14个月新高 一季度全球央行对黄金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9-06-12)
  • 世界黄金协会:各国央行购金成推升全球黄金需求重要因素 (2019-06-10)
  • 央行组合拳三连击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18-08-29)
  • 人民币回调幅度有点大 外资一直在抄底人民币资产 (2018-07-20)
  • 多只分级B两日零成交 基金严防分级B“蝴蝶效应” (2017-05-04)
  • 央行继续锁长放短:755亿央票续发+110亿逆回购 (2013-08-14)
  •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 (2013-06-18)
  • 各类机构加快布局前海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 (2013-01-18)
  • 美银宣布再减持建行104亿股 (2011-11-15)
  • 可转债配置时机显现 (2011-09-09)
  • 央行多手段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 (2011-09-07)
  • 史玉柱扫货民生银行H股 半月8次买入3816万股 (2011-09-0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基金公司人才争夺战即将打响

    2004-12-30 09:07





        银行挖、保险公司也在挖

        日前,有消息称,中国工商银行设立中国工商国际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工商基金)的方案已经率先通过银监会的批准,并将报证监会进一步审核。与此同时,银行为新基金公司而进行的招聘也在实施中,业内人士认为,一场基金公司的人才争夺大战将拉开序幕。

        “未来基金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人才的竞争。”一位老牌基金公司的高层对记者说。他认为,目前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就已经很激烈了,如果商业银行进入,那么,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也会迫使一些业绩不好的基金公司提前倒闭。而基金业最主要的竞争条件之一“人”的因素也会加速流动,对于优秀管理人才的争夺,一直是基金管理公司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如何能够留住人才也是目前各基金管理公司迫切面对的问题。

        确实如这位基金公司负责人担心的一样,随着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获批,业内将会涌现一批新的基金公司,而这批基金公司在成立之初,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有经验的基金经理也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而且,目前不止商业银行对基金经理需求旺盛,保险机构也虎视眈眈,随着保险资金可以入市,保险公司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非常需要有专业理财经验的人士,基金经理就成为了他们的重点选择对象,为此,关于保险公司招聘基金经理或基金研究人员的广告随处可见。该负责人指出,基金公司将面临一场新的人才大战。

        事实上,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基金经理和基金研究员岗位一直是基金行业内最为重要的专业性岗位。当前基金市场中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总数超过150支,由于基金行业属于新兴的金融行业,兼备优秀专业知识和丰富投资操作经验的基金经理严重供小于求,这造成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对优秀基金经理的激烈争夺。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岗位年固定收入总额超过20万,年现金收入总额超过35万,最高突破50万元。而能保证持续业绩的基金经理则相应成为众多基金公司的争抢对象,今年初,就有一著名基金经理被一合资基金公司以年薪近千万的天价挖走。

        因此,为了能够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各家基金公司都绞尽脑汁。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戴京焦向记者介绍了嘉实对于留住基金人才的一套办法。首先,在薪酬方面,每半年时间就会委托咨询公司做一次同行业的薪酬水平调查,始终与同行业的薪酬保持一致,另外,会定期做一个长期职业生涯的规划表,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未来的自身价值的增值以及让他们看到企业长期发展的潜力。“薪酬、自身价值的体现、企业文化是留住员工的三大法宝”。戴京焦总结说。

        “薪酬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看公司是否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各方面的支持,这是最重要的。”一位有切身经历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同时,他也认为基金公司的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

        “虽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法宝,但仍然避免不了被人挖墙角,今天还是这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明天却成了另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说。他认为,基金公司的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一个公司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治理架构,这样才能在人才流动时依然能够保持公司的整体实力。

        那么,会不会产生人才争夺上的恶性竞争呢?这是业内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戴京焦认为,在基金人才的争夺上,每家公司应该有一个上限,考虑自己的成本与支出是否平衡,不会盲目提高成本进行人才大战,而且,基金公司的整体业绩的提高也要靠团队的力量,不是某个人就可以的,所以应该不会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记者侯捷宁/证券日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2,194,544, 栏目计数: 2,464,040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