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大盈股份欺瞒投资者事实曝光 2004-11-10 08:31
记者 徐国杰 上海报道 自2003年周正毅事件爆发后,众多银行向农凯系企业追债,包括农凯集团在内的农凯系及关联企业诉讼缠身,处境窘困。在目前有关案件审理的高峰期中,更是暴露出农凯系上市公司、大盈股份及其大股东在信息披露上隐瞒不报,公然撒谎等恶劣手段。 隐瞒股东被托管事实 据大盈股份公告,早在2001年11月,大盈股份控股股东上海轻工控股与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签订协议,上海轻工拟将所持国家股8887.19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29.18%)以每股4.73元转让价,转让给上海农投,转让价款共4.2亿元。如果转让完成,上海农投将成为大盈股份控股股东,农投还曾托管过这部分股权。其后,该项股权转让历经多次变更,最终上海农投受让了大盈约14%股权,成为大盈第三大股东,农凯系企业占据前二大股东位置。 但在当时几份提及农投的股权转让公告中,清清楚楚地写着: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是上海市政府十大专业投资公司之一,并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农投与“农凯系”旗下企业——农业产业化集团等无关联关系。据此理解,投资者自然会认为这是一家国有企业入驻大盈股份,大盈国有控股的性质并未改变。但是周正毅在2002年邀请香港基金经理来访期间,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已拥有包括大盈股份、海鸟发展及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地产、商贸控股在内的共4家上市公司。大盈股份对此也一直保持缄默,直至周正毅事件爆发之初,大盈股份仍未承认属于农凯系旗下。媒体对农投与农凯之间真实关系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而记者从司法部门审理有关案件中了解到,农投与农凯之间存在过托管关系,在周案爆发前农投公司也曾是农凯系资本运作平台。据介绍,早在1999年,上海市农委要求农凯集团帮助托管农投总公司,当时上海市农委曾下发23号文,明确了农凯将托管农业投资总公司等事宜,随后还发出关于建立农投公司董事会的通知,任命农凯系重要人物唐海根为农投总经理。 据农凯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从1999年7月至2002年4月,从农凯帐户划入农投帐户的资金共计约2.4亿元。截至2002年7月,农投公司帐面上尚欠农凯1.6亿元。同时农凯系企业还不断为农投担保从银行贷款。截至2003年5月1日,农凯系为农投累计担保总额达2.48亿。而从2004年9月起,农投公司的各债权银行纷纷起诉,作为担保方农凯表示早已将所有资金用于归还银行,已无能力再履行担保。 逃避要约收购 此事件最为关键的是,农凯曾托管农投,对农投的实际经营无疑拥有极大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农凯集团拥有对农投公司控制权。既然上海市农委曾下文,想必农投、农凯高层,尤其是曾出任农投高管的农凯人员都是心知肚明,但在长达几年时间里,包括农投在内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及上市公司直到现在都未明确披露过这一事实。 有律师指出,这样事实上农投与大盈当时潜在第一大股东农业产业化集团,潜在第二大股东华信投资构成一致行动人,上述三者的持股权数早已超过30%这一要约收购线。 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实际控制人,关注关联交易,一个原因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让关联交易呈现在阳光之下接受监督。现在既然农凯曾托管农投,那么大盈股份与农投之间的交易都应该是关联交易,理应符合关联交易的规定。如大盈股份曾向农投总公司收购后者持有的上海联鑫房地产有限公司72.58%股权、上海大盈肉禽联合总公司56.21%股权等。在评估后,大盈肉禽100%股权较原账面值增值27%,联鑫72.58%股权增值108.12%,这两家公司当时9个月净利只有约100万元。这些都是见于公开资料,一些公司甘愿冒着违规的风险,不披露或不充分披露股东实际情况,极有可能是为了遮掩幕后的猫腻,再往下查,说不定就不光是信息披露的问题了。 大盈、海鸟相关定期报告显示,农凯系企业占用巨额资金,这些被暗里明里拿去的巨资,还能不能要得回来也是不得而知了。(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