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股市创32个月来单日最大跌幅 “9·14行情”夭折了吗
2004-10-15 08:24
|
实习记者 董凤斌
昨日沪深两市小幅低开后迅速大幅下挫,连破60日、30日均线,沪深两市分别报收1332.94点和3312.28点,沪市下跌53.78点,跌幅高达3.88%,创32个月以来最大跌幅。深证综指收于341.61点,下跌17.94点,跌幅高达4.99%。中小企业板集体跳水,总共38支股票有32支跌停,受其影响两市有78支股票跌停,呈现出普跌的走势,两市合计涨平跌家数对比为38:15:1662。两市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略有放大,全天成交额合计达到197.7亿元。
中小企业板的永新股份、美欣达率先公布了三季报,两家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引发了中小企业板的全面大幅下跌。铝业、铜业类股票因国际国内期货价格的大幅下跌影响也纷纷下探,山东铝业、 江西铜业、锌业股份等出现大幅度的下挫;与此同时,大盘蓝筹股则表现出企稳走势,其中在中国石化预增的鼓舞下,石化板块已止跌企稳,而连续多日下跌的汽车板块也终于体现出反弹的迹象。
午后,盘面继续深幅下挫,中小企业板更是一泻千里,而长江电力和中国石化等大盘股却曾经一度盘中拉升,中集集团、佛山照明等绩优蓝筹股也探低后缓慢推高,大盘也曾一度出现转好迹象,但此后却遭受空方力量的极力打压而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两市各有一只个股封住涨停,分别为哈高科和金马集团。
重新估值 机会仍存
记者 熊永红
昨日沪深股市出人意料地大幅下跌,“9.14”行情在一个月之后即将面临夭折,1300点遭受再次失陷的严峻考验。
起因:利空来袭 信心不稳
积弱已久的市场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此时市场方方面面的些许风吹草动,都会对行情产生伤害。
“9.14”行情的启动,一靠政策面力挺,二赖技术上超跌,而来自上市公司基本面与市场资金面的支持很少,参与主力多以游资短线炒作为主,少有长线打算,这就造成行情的根基不牢。在行情启动一个月之后,技术上的超跌因素已经基本消化,而政策面的实质性作为还没有太多的显现,当市场消息面“噪音”集中释放之时,大盘难免溃不成军。
分析昨日市场中流传的所谓“利空”主要有三:国际油价高企,全球经济面临着收缩,国际金属期货价格全线暴跌,沪深市场有色金属股大跌;沪深两大交易所有关负责人的发言暗示新股询价制度将要启动,新一轮新股发行在即,强化了市场的扩容预期,中小板几乎全线跌停;证券监管部门全面清理规范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三方监管、个人业务、集合理财、占用客户资产等券商常见的不合规做法或未经批准的“创新”业务俱在其列,市场短期阵痛无法避免,恐慌性抛盘一时涌出。
实质:重新估值 结构调整
消息面的拖累只是大盘暴跌的表像,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市场估值标准迷茫,令许多长线合规资金陷入到无法心态平稳地入市。
目前正值三季度季报披露之际,本来正是追逐上市公司业绩进行投资的大好时机,但为数众多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的光环并没有吸引基金等有稳健偏好的机构投资者的目光,相反基金们争相减持以往的重仓股却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我国经济投资周期绝对高点已现,加上严格的宏观调控措施,不少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环比数据已显示其后劲乏力,如夏新电子等昔日的绩优明星更是报出了预亏。业绩可能的滑波,令不少个股存在着高估,股价结构调整也就顺理成章。
导致股价面临重新估值、需要结构调整的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随着市场化的推动、国际化的接轨,股价的估值参照体系变得多元化,原有的市场估值标准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投资者无所适从。
若不考虑中国股市新兴加转轨市场的特殊性,A股市场目前的估值水平确实比成熟市场要高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考虑中国股市的国情,硬性与国际市场估值标准接轨,对中国股市的伤害是巨大的,是广大二级市场投资者所无法承受的,很有可能引发大的金融灾难。
现实:期待利好 机会仍存
面对后市,悲观的观点认为,昨日长阴一路击破30日、60日均线,技术走势完全破坏,后市堪忧,如果短期之内无法收复失地的话,行情就此终结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乐观的认为,目前股指又重新回到1300点附近的底部支撑区域,市场短线杀跌动能基本释放,暴跌预示着另一次机会的来临。
当然,在技术分析显得苍白无力的时候,“政策博弈”便成为了市场的关键词,几乎所有的市场分析人士都提醒投资者要密切关注政策面的变化,在加快落实“国九条”的大背景下,市场还是存在着波段操作的机会。
市场能否再一次绝地反击,考验着政策和投资者的智慧。
出路:制度创新 重构价值
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中之重,任由股市下跌,很可能会引发出更大的金融风险。守土有责,市场已经没有退路。
通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来提振市场的投资价值,当然是股市长治久安的良策,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化解眼前的股市危局,避免其进一步演化而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只有从政策保障、制度创新入手。相关部门一定要通力合作,尽快将“国九条”落到实处,通过制度创新,实现A股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套利机制,保证股票价格拥有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摆脱股价泡沫的困扰。
有识之士指出,通过扩大市场资金渠道等政策安排,解决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只能为市场提供投机的空间,并不会有助于市场投资价值的提升,只有通过创新等现实手段,从根本上降低现有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持筹成本,才能真正解决市场的盈利性问题,才能在短期内为市场提供价值投资的机会,这当然也需要智慧。(中证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