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股市上演新结构调整 2004-10-14 08:19
记者 张翔 尽管上证指数目前较9月13日启动前的点位仍有10%的涨幅,但还是有116只股票的价格跌破了9月13日的价位。 从申万行业指数来看,9月24日大盘调整以来下跌幅度最大的是交运设备和金融服务,分别下跌10.7%和9.73%,此外中国石化等四大石化股也平均下跌了9.24%。再看申万的风格指数,亏损股大跌12%,低价股和微利股也各有7.7%的跌幅。以上指数的跌幅都远远大于上证指数同期5.33%的跌幅。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期绩优股指数仅下跌0.98%。 可见,不管盘面如何热闹,股指如何起伏,市场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分化走势一刻都没有停止。 9·14行情是在政策暖风下发动起来的,近乎普涨的格局令投资者的信心急速回升。然而,激情仅仅持续了8天,上证指数自9月24日触摸年线以来,便呈现出震荡下行的走势,30日均线已面临考验。现在看来,隐藏在前期轰轰烈烈的行情背后却是利益取向截然不同的心态。一些价值被低估的绩优股理应获得价格的回升,而对更多的股票来说,拉高的目的仅仅是出货而已。 9·14行情的初期,业绩较差的超跌低价股表现很风光,而它们现在下跌也很快。汽车、银行和石化板块曾经列入“五朵金花”,如今它们却相继暗淡。主力机构在高位对这些个股的坚决减仓,正是行情夭折的重要因素。 表面来看,目前的市场仍有值得期待的利好,但不可否认,“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比任何时候都表现得突出,这至少表现在行业和体制两个方面。 首先,各行业的前景已有了微妙的变化或者转折。虽然市场上仍传来许多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增的消息,但同比增长的百分数掩饰不了增速的放缓。尤其是一些周期性公司,其业绩的持续增长能力已受到投资者的怀疑。加之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势头不减,其对中国经济乃至市场价值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面临种种不确定因素,一些主力机构巧妙地利用季报公布之前政策暖风频吹的时机减持相关股票,退守于能源、消费等防御型行业。 其次,市场人士也深刻体会到政策“结构性做多”并非“系统性做多”的意图。管理层的思路意在长远,其目的不是“头痛医头”式的救市,而是力图“治本”的救市。诸如新股询价、强制分红之类的要求都有助于遏制投机风气,从本质上提升市场投资价值。保险资金和QFII资金被鼓励大举入市,其也会有结构性的选择,现存市场上至少七、八成的公司不在它们的待选库内,除了少数绩优公司外,它们的目光更多地盯着即将到来的质优价廉的新筹码。 总之,各项政策的推出将为未来的入市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但从短期来看,其对市场的打击却不可低估。申银万国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缺乏基本面支持的价值高估公司的总市值占到40%左右,其在结构性下跌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整体市场构成较大的影响,从而造成市场阶段性的系统下跌。(中证网)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