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双鹤药业总裁坦言:双鹤还在“抢救”中 2004-10-01 10:06
面对投资失误等多项指责,一向以沉默示人的双鹤药业终于从幕后站了出来。 在本月中旬举行的第八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一向低调的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维平登台演讲,令敏感的媒体嗅到了一些新鲜气息。 中秋之夜,多年来一直与媒体保持距离的双鹤药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对此,杨维平表示,“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公司更为透明,同时也能更好地接受外界的监督。” ■背负历史包袱患上扩张后遗症 去年4月,曾在德国费森尤斯集团担任要职的杨维平“空降”双鹤药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重组,他认为目前公司状况已经好转,“如果剔除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双鹤药业上半年的业绩实际已有较大的提高。” 上半年,双鹤药业的经营性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2%,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增长了126%,北京地区业务的经营性利润则增长了16%。 但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回避,双鹤药业的历史包袱依然沉重:在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准备及冲抵对外投资亏损之后,今年上半年公司整体业绩再度大幅下滑,仅实现净利润1724.9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9.5%,而去年全年则比前年下降了近60%。 一年多以来,双鹤药业不断爆出新闻。双鹤药业投资5000万元的恒康双鹤资产出现问题,其净资产低于双鹤药业的投资额。接着,昆山子公司爆出“问题药”事件。为此,双鹤药业股价多次出现连续跌停、涨停的“上蹿下跳”的反常情形。 更大的隐患则在于:一直力图做大的双鹤药业患上了扩张后遗症。 截至去年年底,双鹤药业在全国10省市控股24家公司、参股6家公司。公司的销售规模迅速做大,去年的收入比1996年增长了20倍,而业绩增长却相对滞后,税后利润只增长了不到28%。 而从2001年起,双鹤药业的内部增长就已开始大幅度放缓。 ■忽视本地发展粗放管理造成内耗 在采访中,杨维平坦承:公司在并购和固定资产投资上出现了重大的战略性失误。 “有的公司与我们的主业无关,有的公司买贵了,有的公司甚至存在欺诈行为,挪用了资金,给双鹤药业造成损失”。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收购后的整合工作也不够到位,甚至造成某些控股公司各自为政,出现残酷的内部竞争。 “作为北京的一家国有企业,双鹤药业以前忽视了在本地的发展,大量的投资都投到了外地,”杨维平说,“实际上,我们主要的利润来自北京。”双鹤药业北京地区业务的毛利率达到60%,回报率在30%以上,但大扩张的时候投资分散,优势产品未能得到加强。 杨维平认为,很多国有企业存在的粗放式管理在双鹤药业身上也有所体现。 对于老总的这番自白,双鹤药业的老员工则表示:公司对外公开承认经营中的失误,这在双鹤药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抢救仍在继续后年消除遗留问题 杨维平认为,今年上半年,双鹤药业的经营性利润、销售额、应收款、存货和净现金流等指标显示双鹤药业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有可能从急救室转向普通病房,但是抢救仍在继续,手术和用药实乃必须”。 双鹤药业正在逐步清理以往的投资问题,选择合适的机会剥离不良资产。今年上半年,山西双鹤由控股转为参股,以避免新的投资损失。投资失误的恒康双鹤实现现金保全2400万元。杨维平表示,“这种剥离并不会涉及北京地区。北京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我们还有可能在北京收购一些优质的资产。” 对于外界指称双鹤药业主营业务不清,杨维平解释说,公司确实存在该问题,未来将聚焦到有优势的领域,包括口服制剂、中药、输液、医药物流。此外,公司还将斥巨资加强研发,这一向是国内医药企业的软肋。 为强化对下属公司的集团化管理,公司总部于上半年向十几家公司外派总经理等高管人员近20名,同时开始建设全国营销中心,实现各地区的资源互补。 此外,身为老国企的双鹤药业也开始注意营造社会亲和力。一年多来,公司先后赞助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糖尿病防治协会及北京市东城区的医疗保健宣传活动。这些对于双鹤药业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公司准备在2006年前彻底消除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把真实的经营业绩展现出来。杨维平自信地表示,“国有企业有很大的潜力,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发挥。”(李若愚/北京晨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