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东方魔稻”播种40载 袁隆平功勋卓著 2004-09-09 08:47
网讯(记者丁文杰)中国自1964年起研究应用杂交水稻以来,40年间其技术和应用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从1976年大规模种植到2003年,中国累计种植有“东方魔稻”之誉的杂交水稻45亿亩,增产稻谷4亿多吨,为发展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9月8日在位于长沙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来自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聚集一堂,纪念“中国杂交水稻研究40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最早开创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袁隆平把天然水稻不育株作为杂交水稻研究的起点,以野生稻和栽培稻远缘杂交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成果1976年后得以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上世纪80年代,袁隆平院士完善了杂交水稻发展“三步走”的研究设想,即育种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宣告成功,第二年开始大面积推广。1997年,袁隆平又进行超级杂交稻研究,目前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已经达到,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正在冲刺中。 担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的袁隆平说,杂交水稻的育成与应用,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和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长期实践证明,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一般增产20%左右,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由每亩28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近年来杂交水稻常年种植2.1亿亩左右,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一半,而产量则占水稻总产量的近60%。 “杂交水稻不只属于中国,她属于全人类。”袁隆平说。据介绍,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研究或引种杂交水稻,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多个国家的试种示范都取得了极其显著的增产效果。例如,2003年菲律宾示范种植中国选育的杂交稻2100公顷,每公顷产量达8.5吨,比当地水稻增产近1倍。(完)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