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2-09-07)
  •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 计划筹资100亿美元 (2019-06-27)
  • 国际金价强势反弹创近14个月新高 一季度全球央行对黄金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9-06-12)
  • 世界黄金协会:各国央行购金成推升全球黄金需求重要因素 (2019-06-10)
  • 央行组合拳三连击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18-08-29)
  • 人民币回调幅度有点大 外资一直在抄底人民币资产 (2018-07-20)
  • 多只分级B两日零成交 基金严防分级B“蝴蝶效应” (2017-05-04)
  • 央行继续锁长放短:755亿央票续发+110亿逆回购 (2013-08-14)
  •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 (2013-06-18)
  • 各类机构加快布局前海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 (2013-01-18)
  • 美银宣布再减持建行104亿股 (2011-11-15)
  • 可转债配置时机显现 (2011-09-09)
  • 央行多手段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 (2011-09-07)
  • 史玉柱扫货民生银行H股 半月8次买入3816万股 (2011-09-0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这边坚决抛售 那儿照单全收 跨市场国债大换手

    2004-08-17 08:51



    〖上海证券报 记者 秦宏〗  


      


        昨天,交易所国债现券市场突然放出巨量,全天成交21.29亿元,为前一交易日的3.24倍。同时,这一成交量创出了上证国债指数于今年4月30日探底后的天量。

        0307券:十分钟成交30万手

        交易所现券市场昨天放出的巨量,与中短期跨市场债集体放量下跌直接相关。

        当天,共有0301、0307等4只跨市场国债出现放量下跌的现象,累计成交量达到11.57亿元,占了全天近乎六成的交易量。

        其中,七年期跨市场国债0307券成为首只抛售的对象。前市,该券率先跳空0.17元,以89.7元低开。从手法上看,0307券在开盘后被集中性地大笔抛售,并且在短短十分钟内,连续出现了上万手的单笔成交记录,累计交易量达到30万手,成交金额接近2.7亿元,占了该券当天交易金额的九成。至收盘,0307券共计成交2.92亿元,放大至前一交易日的16倍。

        此后不久,另一只同期限结构的0301券也随着0307券大幅下探,并且就在0307券结束集中抛压后不久,也出现连续数笔上万手的大单成交记录。此外,同时出现放量下跌的跨市场国债还有0215券。

        一位场内交易员告诉记者,从昨天的交易情况看,这些跨市场债的抛售行为相当坚决,显然有资金要主动退出债券市场。

        下午:跌势蔓延

        下午开盘后,中期跨市场券的跌势很快蔓延到短期跨市场国债上。自13点09分起,超短期国债0401券也享受到了集中抛售的"礼遇",并且在短短十分钟内成交了22万手。至收盘,0401券成交4.26亿元,近乎为前一交易日的10倍。

        而受跨市场债券连续抛售的影响,一些中、短期的非跨市场债纷纷出现了放量下跌现象。当天,0214券、0115券分别下跌了0.09%和0.18%,成交量各为前一交易日的3.06倍和7.15倍。

        接盘同样强劲

        然而奇怪的是,在如此巨大的抛售压力下,上证国债指数下跌了0.05%,跌幅却并不深。同时,交易所国债市场上虽有16只品种下跌,但是,抛售压力较大,0307券和0301券也只是分别下跌了0.17%。

        显然,市场的承接盘也相当的踊跃。跨市债被集中抛售的过程更像是被集中换手。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成交记录看,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集中交易。交易时间短,且单笔成交数量大;二是成交的价格稳定。如0307券的大笔成交价均落在89.7元的开盘价上。这几乎可以肯定,交易对手方全部是机构,并且不排除事前已谈妥了价格。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机构在抛,又是什么样的机构在接呢?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很难从现有的信息来锁定买卖方机构的性质。但是从抛售一方判断,其动机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近期CPI数据出台,使升息的预期再度升温,从而引发了机构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判断出现了分歧,这类机构的资金显然是以寻求高回报为主;二是部分入市的机构受行业内行政规定的约束,被动地将资金撤离市场。

        而从买方来看,显然资金实力十分强劲,入市的动机并不在于博取差价,而更像是寻求资产的配置,因而在目前加息预期上升的情况下,愿意认可眼下市场的收益率。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516,691, 栏目计数: 2,354,227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