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林行止
在股市赚钱的必备条件是“特殊的赚钱气质”,而“不必有过人的智能”
巴郡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集团的年会是投资界盛事,这固然是已经“盆满钵满”的公司欢聚一堂、膜拜替他们创造财富的“奥玛哈股圣”巴菲特的朝圣活动,亦是传媒聆听这名世界富豪综论世局、畅述投资得失的机会。说“聆听”而非“采访”,是因为巴菲特很少回答记者提问,他只喜欢作传道式的自我表述。
今年的年会于4月30日举行,地点仍是该公司总部所在地奥玛哈(Omaha,内布拉斯加州东部重镇),会址则改在新建成的Qwest中心,与会股东达19500余人,比“最低出席人数”纪录的2000年的不足10000人多出一倍。人数差距这么大是“股价作怪”,那一年的股价在5万美元水平,为“近年新低”,股东或已心灰抛售或意兴阑珊,出席率遂创新底;今年年初以约8.5万美元开出,一路爬升,至年会召开前夕股价创下95700美元的新高纪录,股东心情雀跃,踊跃参加,不少富翁富婆只能站着“听道理”。
不过,如传媒一样,今次巴郡股东亦有点失望,因为巴菲特心事重重,似为不知如何最有效地处理手上360亿美元现金而烦恼,因此在提及投资时欲言又止。事实上,去年他的投资成绩不算辉煌,比如抛空180多亿美元合约已录得约6亿美元亏损,其进出债券市场的时机亦拿捏不准而“收益远离理想”。笔者长期视巴菲特为投资王者,对其一买一卖的根据俱心悦诚服,但他近年似乎未能与时并进,因为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令他深信美国经济在布什总统治下已病入膏肓,因此坐拥金矿而无资可投。非常明显,即使市场“最后”证实他谨慎、保守的投资取态正确,他已错失不少机会。和微软一样,巴郡从不派息(亦不拆细),因为巴菲特自信他的投资眼光较股东佳,因此现金用来派股息不如留在公司让他为他们的主人赚更多的钱,但现在他手持近3000亿港元现金,股东啧有烦言,不在话下。
为什么巴郡哈撒韦公司有这么多现金?答案是,该公司核心业务是保险和再保险,保险费源源注入,除应付一般赔偿和意外索偿,公司的现金在日积月累下遂“富可敌国”。不少传统性保险公司倾向在各国际大都会置业收租,但巴菲特倾向收购“生意”,如今巴郡旗下的“生意”包括飞机租赁、油漆制造、建筑材料、人造首饰、糖果、皮鞋工厂、能源(电力及输油管)和房屋制造(不是物业发展)……这类生意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上保险业和持有不少蓝筹公司股票,巴郡为股东带来巨大财富,巴菲特持有四成左右的股份,时值500多亿美元!巴郡现有360亿美元现金,有股东问“会考虑派现金红利吗?”巴菲特笑说不会。除了上述的理由,还有“如果派尽,内子和我约可得150亿,带着这样多的钱四处走(sloshing around)太不方便”!
今年年会上比较有新意的是,巴菲特和他的副手孟格(C.T.Munger)异口同声说“精明与投资获利之间不能画上等号”,他们举了古今二例。“古例”是发现“万有引力”的大科学家牛顿(1642年~1727年),本来在股市上大有斩获,后来经不起诱惑再度入市,终于一败涂地。牛顿因而说出“我有办法计算天体的运行但无法预测股民情绪”(大意)的名言。巴菲特说,“世上最聪明的人”牛顿尚在股市失手,可见精明并非赚钱的必然条件。“今例”则是美国联邦住房贷款公司(Freddie Mac)董事局有两名华尔街公认的投资长才(M.Leibowing和H.Kaufman, 后者七八十年代任职高盛,以准确预测利率去向闻名),去年却在衍生工具投机上蚀本60余亿美元。巴菲特的结论是,在股市赚钱的必备条件是“特殊的赚钱气质”(extraordinary temperament),而“不必有过人的智能”(doesn’t require extraordinary intelligence)。
在投资层面,巴菲特认为衍生工具、对冲基金缺乏有效监管,迟早——未来10年内——带来灾难性金融地震。他认为对冲基金不但风险大而且收费昂贵,对投资者极不公平。此外,他对格林斯潘亦大有微词,“联储局的职责是当客人有醉意时把有酒精的饮料拿走”,现今联储局则不断为酩酊大醉的客人添酒!大局危危乎,促使他宁愿持有巨额现金亦不愿收购生意或在股市“加码”。
巴菲特认为恶性通货膨胀已在眼前,只是大众未觉。
??饮食习惯不良(几乎天天牛肉包加可口可乐)的巴菲特,近年健康状况引起投资界垂注,有一次他走数十级台阶面红气喘便成为新闻。但今年他看起来仍甚“生猛”。不过,毕竟已74岁了,他的左右手副主席孟格更高龄80,因此今年又有股东问接班问题。巴菲特一如既往,说他未考虑退休,因此没有接班人。市场传他将“传位”其子,但很显然,股权可传职位可传而投资气质不可传,这是巨无霸巴郡的股价亦随大市急升暴泻的底因。■
作者为香港《信报》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