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银行日前宣布推出了主要面向香港个人投资者的两项业务:推出"恒生A股投资服务",让投资者透过该行取得的QFII资格,直接买卖内地A股。此外,恒生银行同时提供两个A股相关投资基金,作为客户投资A股市场的另一个选择。
消息一经宣布,立刻引起了圈内的广泛关注,其焦点主要有二:一是其所提供的经纪业务到底对内地券商有多大冲击,二是两个不直接动用该行QFII额度的保本基金产品的推出,是否会形成A股投资的暗流,借助衍生产品绕开现有监管,形成局部的监管盲区?
从第一个焦点来分析,根据恒生银行提供的资料,其所能提供的A股投资服务本质上是对有限量的客户提供部分的境内市场经纪业务。之所以理解为有限度提供经纪服务,是因为客户的最低申请金额为10万美元,根据恒生银行获得的额度来计算,理论上其最多只能提供500个客户的服务。这在本质上与其他QFII客户没有差异,只不过是该银行将对象针对了有能力的香港个人投资者。此外,由于在资金汇出的限制、身份的认定等均在QFII有关投资规定的范围之内,因此,这个经纪业务的影响面有限。
事实上,香港本土券商觊觎内地市场的客户资源和巨大市场,而网络交易一直是他们突破的主要手段。如今QFII渠道无疑是为这些公司丰富原有平台上的产品种类提供了条件。如果说有冲击的话,可能是对目前在香港已经有了关联子公司的部分境内大型券商有一定影响,由于两者在香港市场上属于同类的客户竞争,因此如果未来这一模式为普遍采用,那么可能造成当地竞争的一定压力。不过,从目前来看,由于规模有限、资金流动仍有相当制约,因此这种影响目尚不构成威胁。
从两只基金的投资范围来看,其投资方向首先是美元结构性票据。两只基金分别有93.415%和82.6%的最初资产投资于美元定息票据。而1.155%和11.97%的最初资产将投资于认购期权,以取得可能的"潜在回报"。该期权策略与新华富时50指数挂钩。恒生银行称,两个保本基金实际上并不与恒生银行的QFII额度有关。据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认购期权需要对应的基础资产,因此,理论上还是需要有直接的A股资产。为此,这部分的投资很有可能是动用目前QFII"第一大户"瑞银已有的QFII额度。由于每只基金的最高规模为2000万美元,因此实际涉及A股投资的部分极为有限。
据此分析,上述产品一方面仍在监管可控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需引起重视的是,在越来越多的QFII获得越来越多投资额度之后,类似的离岸金融衍生结构性产品会越来越多,通过杠杆效应对境内基础股票资产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形成半开放式监管格局。
(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