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2-09-07)
  • 阿里巴巴香港二次上市 计划筹资100亿美元 (2019-06-27)
  • 国际金价强势反弹创近14个月新高 一季度全球央行对黄金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9-06-12)
  • 世界黄金协会:各国央行购金成推升全球黄金需求重要因素 (2019-06-10)
  • 央行组合拳三连击 稳定外汇市场预期 (2018-08-29)
  • 人民币回调幅度有点大 外资一直在抄底人民币资产 (2018-07-20)
  • 多只分级B两日零成交 基金严防分级B“蝴蝶效应” (2017-05-04)
  • 央行继续锁长放短:755亿央票续发+110亿逆回购 (2013-08-14)
  • 证监会5月新批5家QFII (2013-06-18)
  • 各类机构加快布局前海 多家基金公司布局 (2013-01-18)
  • 美银宣布再减持建行104亿股 (2011-11-15)
  • 可转债配置时机显现 (2011-09-09)
  • 央行多手段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 (2011-09-07)
  • 史玉柱扫货民生银行H股 半月8次买入3816万股 (2011-09-03)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周边市场 >> 汇金·国债·基金·港台 >> 公开信息

    基金黑幕为什么没完没了(上)

    2004-07-15 08:21




      基金黑幕现在在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一个专用名词,但是在当时这却是一个有争议的名词,争议的关键在于,基金有没有黑幕?

      基金有没有黑幕呢?

      2000年初的《财经》杂志以“基金黑幕”为题报道了上海证交所研究人员的一份调研报告,用专业的术语讲是对当时基金公司操作行为的描述,这些行为涉及诸如对敲、倒仓、分仓等庄家行为。《财经》杂志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博时为首的十大基金公司发表声明表示坚决不能接受对基金行业的全盘否定,管理层更是有人把基金比作出生3岁的小孩,拉屎撒尿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件。水皮当时对此有过评论,认为“基金黑幕”的争论最可能的是第三种结局,即不了了之。

      为什么会不了了之?

      因为基金的操作行为是一种机构行为,一种集中持仓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确和庄家行为很难分辨。作为拥有大资金的机构而言,持仓无非两种选择,一种是分散持仓,什么股票都买一点,搞所谓的组合投资,把鸡蛋放到很多篮子里,现在有的基金公司根据成份股的组成推出基金配置,所谓180指数或者上证50指数基金就是这样的品种;一种是集中持仓,利用机构的调研队伍,在1000家上市公司中选择投资品种,或偏重成长或偏重稳健,不管什么说法,就是把鸡蛋放到一个或几个篮子里,2003年盛极一时的所谓蓝筹股行情就是这种指导思想的结果。在实际操作中,机构投资者发现分散持仓在股市系统风险面前实际没有分散风险的意义,这种随机行为和散户投资行为没什么区别,而集中持仓则多少能够控制个股风险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但是这种持仓方式和庄家操纵股价有没有区别,有多大区别,区别在哪里却很难分清楚,也正因此,基金业内人士对“基金黑幕”的指责感到不可接受。尽管事实证明,博时基金的管理层的的确确就是在违规操作,的的确确没有受到冤枉,但是,口服心不服,不但不服,而且还在寻找翻案的机会,事实上蓝筹股行情就是集中持股卷土重来的产物。

      现在,没有人再把集中持股当作基金黑幕来揭露了,但是围绕基金的丑闻却没有结束。

      2004年6月中旬,中国证监会发出一份紧急通知,要求规范基金申购新股的行为。在这份名为《关于严格执行基金参与新股发行申购等有关投资规定的紧急通知》中,证监会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严格遵照中国证监会《关于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票发行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严格依法参与新股申购,同时要求各基金管理公司自查。差不多就在同时,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就巨田基础行业基金在新股市值配售时存在异常申购情况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向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表示道歉,并保证今后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和风险监控,杜绝类似的问题再度发生。

      巨田基金在新股市值配售中弄虚作假,导致中签率异乎寻常已成一道市场风景,就是在中小企业板那么小的盘子中也能频频出现巨田的身影。巨田这么做基本没有风险,既没有像济南钢铁那样的套牢风险,也没有被查处不当得利而人财两空,巨田的道歉,与其说是姿态,不如说是表演,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一种表演。而明眼人更是直指,巨田的作为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合是不可能的,但是至今我们未见有其他人为此而承担责任。

      这只能归咎于基金拥有违规申购的“传统”。早在2001年初青啤增发时,基金泰和就利用信用申购一举认购到3300万新股,占青啤流通盘的16.5%,泰和的净资产当时只有26亿,照青啤的认购计算,泰和为此账面需动用78.7亿,而实际上泰和只交了100万保证金就一切OK了。2001年底,深高速申购中,一共有47家基金参与网下申购,总计申报量达到288亿股,折合资金逾1056亿元,而深高速不过增发1.65亿股,当时这些基金净值不过780亿元,根据规定只能申报21亿股,47家基金中只有8家守规矩,其他全部违规。当时的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主任张景华为此向基金公司发出了一封悲忿难抑的“10呜呼书”,在信中写到,“我现在的心情难以言表。在我国加入W TO,即将开始审核设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时,诸多号称表现还可以的所谓的大公司、好公司卷入其中,我们如何向上级交待,如何向同业交待,如何向社会交待?”

      现在看来,张景华的悲忿更多的也就是一种个人情感,作用是有限的。

      所有这些,和利益输送相比,最多恐怕也只能算是不白的灰幕,真正的黑幕并没有被完全揭开。(水皮/中华工商时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517,251, 栏目计数: 2,354,637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