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
相关文章
  • 超2000元!“龙茅”暴跌 业内人士:生肖酒缺乏炒作动力 (2024-01-11)
  • 10天翻倍!长白山紧急提示风险 (2024-01-11)
  • 造纸行业旺季需求生变 业内预期四季度有望迎来上行拐点 (2022-09-08)
  • MSCI大动作!新纳入33只!“盲盒第一股”入场 富临精工、滴滴ADR遭剔除 (2022-05-13)
  • 厦门A股上市公司2021年“成绩单”出炉 63家上市厦企总营收破2万亿 (2022-05-05)
  • 密集释放利好!一大波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计划 (2022-05-05)
  • 沪市主板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04万亿元 近1.48万亿元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 (2022-05-03)
  • 这21家公司净利增长翻倍 还有10家出现亏损 (2021-08-02)
  • 6月16日晚间上市公司利好消息一览 (2020-06-17)
  • 639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 预喜比例超半数 (2020-01-08)
  • 国务院宣布:219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主体可IPO上市!2.8万亿券商迎大利好 (2019-05-30)
  • 东方金钰拟卖盘脱困 中国蓝田接盘16年后回归A股 (2019-02-06)
  • 2018年97家中央企业及下属上市公司最全名单 (2018-11-20)
  • 区块链疫苗带火易联众 股票三涨停引监管关注 (2018-07-27)
  •  


    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近四成上市公司半年报盈亏已见分晓

    2004-07-15 08:03



        

        业绩翻番公司集中于五大行业

        根据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今年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4年半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今日将落下帷幕。据上海财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统计,截至7月15日,沪深两市共有525家公司通过今年一季度报告或半年度业绩提示性公告,对2004年上半年业绩进行了预告,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38.6%。

        与往年相比,沪深交易所对今年半年报的编制、报送和披露,作出了多处重大修订,其中最明显的是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设定了明确的披露期限。按照《通知》的规定,"上市公司在2004年半年度结束后发现公司半年度净利润为负值,或者虽为正值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动,但未在2004年第一季度报告或其后的公告中进行业绩警示,或业绩警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当在2004年7月15前进行公告。"正因如此,近两日赶业绩预告"末班车"的公司扎堆,仅今天一天,就有近50家公司预告了半年度盈亏情况。

        统计显示,525家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中,预增、预盈的报喜公司达318家,占已发布业绩预告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超过60%。预亏公司139家,预减即预告业绩将大幅下滑的公司57家。另有8家公司表示盈亏尚难确定或业绩无法预测,3家公司则表示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动。

        在318家报喜公司中,预计今年上半年业绩将大幅增长的达248家,超过60家公司预计与去年同期相比,业绩增长幅度超过100%。从行业分布来看,这批高增长公司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机械设备、信息技术等行业。如机械设备业有10多家公司预计业绩增长幅度大于100%;石化类公司也有10多家;钢铁、有色金属类公司更是全面开花,多达17家。可见,尽管今年上半年国家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对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的影响还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原有强大惯性之下,这些去年就呈现良性发展的行业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预亏的139家公司中,T族公司因处境依然尴尬,占了近"半壁江山"。这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高危"的*ST公司,由于面临严重财务危机,导致主业经营基本停顿,扭亏无望而直面终止上市风险,*ST北科、*ST华信、*ST石化、*ST环保等公司均属此类。与此同时,大部分公司的资产重组仍然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因此 T族的投资风险仍不容忽视。而剩余那些非 T族预亏公司,或因行业竞争激烈、或因产品销售不畅、或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生亏损。

        至于那几家预警公司,虽然发布了业绩提示性公告,却没能真正对盈亏情况做出预测。这些公司或因重大资产重组的报批程序仍在进行中,或因相关收益难以确认,使其对于究竟是盈是亏仍不能确定。对于这批公司,投资者似乎应该特别关注一番。

        目前,半年报披露刚刚拉开帷幕,但近四成公司的盈亏情况已见分晓。显然,相比以往个别公司业绩预告仅早于定期报告一两天的陋习而言,此次监管部门对于业绩预告设定时间"大限",让投资者真正能够提前把握相关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情况,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半年报业绩地雷,降低了投资风险。(记者王璐/上海证券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

    全站计数: 40,945,684, 栏目计数: 6,009,730
    ©2001-2024,沪ICP备05009247号-1, 沪ICP备05009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