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晓云财经 >> 公司评估 >> 行业动态
德隆崩陷金融 难有赢家的惨痛起底 2004-07-02 08:38
仅仅5年之后,同样的上海六月天,却带给唐万里完全异样的感受。 5年前,全新组建的德隆国际战略投资公司,从遥远的新疆东进至数千公里外的上海。在各项业务遍地开花、金融市场风生水起的同时,唐万里搬进了浦东世纪大道旁那幢引人注目的德隆集团新办公楼,他超大规模的董事局主席办公室,常令到访者感叹不已。 那真可谓一个梦想成真、落地生根的空间。陆家嘴抬眼即见,金融业任其渗透,德隆的战车滚滚向前纵横全国,并购之手甚至远越重洋并屡有斩获。当此之时,无论上海天气阴晴,唐万里宽阔的办公室里,似乎总涌动着无尽的金融风云际会之声。 然而5年之后的世界,毕竟改变了。 也许设想了无数种可能,但当整个德隆系的金融链条,从年初开始全线崩陷,唐万里仍然难以面对。因为这一次,一切似乎再难挽回,在整体环境和资源配置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规模的整合冲动和金融冒险,只能黯然散场。 上海阴雨连绵,四面重压频袭,内心备受煎熬的唐万里,禁不住泪流满面。 可惜,没有多少人愿意理会他的泪水。无论是本身行为的不规范传闻,甚或被过度妖魔化的德隆面目,都只会在突变之际给唐万里平添烦忧。没有人希望公开声援他,更甚少有伸过来的救助之手,不管唐万里四兄弟是否心甘,德隆只能、也必须承担突变的全部阵痛。 这是中国民企面对不规范市场的狂热投机之痛,更是中国金融业巨变进程中必然经历的转型重生之痛。作为又一神秘民企巨人的德隆正逐渐消散,但类似德隆的金融冲动和冒险尝试,却不会就此在中国绝迹,而更多的冒险家,迟早还会尝尽唐万里所经历的酸与痛。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见德隆突变而兴高采烈,因为这是一场难有赢家的惨痛起底。如果非要从中探寻出更深远的价值或意义,也许正是德隆的狂热布局和冒险尝试本身。 当更进一步弄清德隆的发展轨迹,想必会有更多人惊叹,唐氏兄弟惊人的想象力和行动能力。而在他们已走得过深过远的领域内,不难寻找到类似资本主义初期淘金者的暴利累积,也不难发现资本主义中期财团式的狂飙突进,甚至还有资本主义后期集团化的产业整合。 但正是这种种的不和谐,交叉反复且纠缠不清,注定了德隆是一个生不逢时、消化不良的怪胎。时间在流逝,德隆在做大。当年的中学教师唐万里,却不得不悲哀地看到,这样一个既不合于传统、亦不容于创新的矛盾集合体,最终只有走向崩陷。 除了与德隆有资金往来或债权债务关系者,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意唐万里此时的心情。他所率领的这个曾在中国资本市场、乃至更广泛的金融和产业领域风云一时的集合体,正在成为过去时。而那些侥幸逃生的股市投资者,也许更希望尽快将德隆和唐氏兄弟从记忆中抹去。 然而,这一切就那么容易抹去、并是否应当尽快抹去呢? 德隆的崩陷表明,中国民营企业远未具备进行跨行业、大规模整合的能力,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不恰当渗透和拓展,很可能变成一场豪赌式的冒险。 4月23日,唐万里面对亚星董事长绝食讨债曾感叹:“金融风险太大了,还是做实业稳当,这次事情过去后再也不搞金融了。”然而谁敢肯定,“这次”他和德隆能不能“过去”? 德隆的崩陷还表明,寻求可持续、稳定发展之路,始终是企业、特别是商业资源并不完备的民营企业的立身之本。任何不顾经济规律和限制的狂热行动,都只会演化为破坏性投机。 德隆倒下了,也许难再崛起。但德隆之痛,特别是德隆形成、膨胀并最终崩陷的中国经济与金融体制之痛,仍在爆发中。唐万里之后,谁将会是下一个心痛者?(何刚/国际金融报)
首页|实战基金|科学测市|公司评估|特别视点|西点股校|八面来风|周边市场|经济动态|商品及期货|本站声明 相关链接: 和讯个人门户|搜狐博客|中金博客|博客之星
点击验照